做现代化的游牧人,不要迷信信息输入,要行动,根据自己的当下问题去不断试错。
之前提到了我们的一部分学习,是把前人的经验视作灯塔用于照亮自己的路,这里继续,不少人都经历过“输入困惑”,学习的量变引起质变呀,还有就是每年读几百本书,几千本书之类的,在初学阶段,特别容易迷信信息的输入
以上部分是针对有了积累和一定基础的人群来说如此
这里先聊聊过往的一些记忆,关于历史和地理,都提到了生物的迁徙,这是生存的进击之路
后来还记住了长三角,珠三角还有京津沪,就千年来我们的选择和迁徙目的地
以上部分是关于迁徙的,我出生自小山村,后来呀去到了一个比一个大的城市,工作旅行多达十多个城市,开始慢慢喜欢上一些地方,心里面有了我要生活和工作的城市/地区
到后来不止一个长辈给我讲舞台/平台的事儿,还有环境对一个人的塑造和影响
后来又听巴老爷子讲的卵巢彩票,开始思考除了个体努力以外的一些元素
随着经历和尝试的多了,又开始明白回到了传统的智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而到了今天,对我们有了更多的要求:深入、系统地学习一门知识,当作立身之本,之外还需要有更多学科的学习作为基础
更多的要求让我们人生的拼图变得更加美妙
这里再讲讲我们农耕文化的基因,千年来,自己有一亩三分地,精耕细作,种什么,收什么(工作同样如此,在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几十年)这深深影响我们的思想和文化,直到今天依然是我们性格和品质的重要底色
到了今天,需要我们学习和习惯迁徙,哪里水草丰美,就向哪里迁徙。随着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在知识的原野上,用旺盛的好奇心,四处奔跑。
譬如今天的农民,除了找到有市场的产业之外,还有基础的机械操作,或者用企业的方法来经营农场~
而这一点,也要求我们快速掌握新领域的80%的基础知识
这里有一个更高效的学习方式:[快速了解一个新领域,补充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迅速去尝试,去行动,在行动中试错,在反馈中迭代,而不是先系统学习再动手
]
而这里,当我们长大成人后,时间的效率是上升到一个峰值后开始逐渐下降,而时间本身开始程倒计时模式运转,譬如30岁,那么从过了30岁开始,时间给我们的感受是剩下的2/3在一点点流逝
就是这样的一个计量和感受,让人更急迫的选择快速应用的部分,更多倾向于了解世界更多的侧面
之前看到有人说,世界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挑战组成的,而解决这些挑战的方法,就是一群了解世界多侧面的人协作
譬如拿我曾经开过甜品店的经历来说,除了知道店铺经营,还需要了解食材本身的特点,还要有一些审美和设计基础,接着需要管理的知识,商业的常识,还有就是营销,市场调研,产品的迭代研发等等
这些不是某些书,某个人手把手的教会的,必须要有自己的亲身实践,再加上游牧式的学习一点点应用成长起来的
我们都容易知道去有矿的地方淘金,但难以去具备专业知识/历史积累的组织或书籍获取需要的知识,这里我们除了本职工作,参加培训,参观企业,进修等都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最后,这里再复习一下,我们需要再系统学习的基础上,辅助游牧式学习,需要保持头脑开放,不信一揽子解决方案和万能钥匙,跳出信息输入陷阱,这里学习更重要的是实践和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