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经典作品合集》之秉烛谈周作人著
《关于俞理初》
《记太炎先生学梵文事》
《读风臆补》
055诗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
056安得中山千日酒,酩然醉到太平时。
057中国古来的经书都是可以一读的,就只怕的钻进经义里去,变成古人的应声虫,《臆评》之类乃正是对症的药,如读《诗经》从这里下手另外加上名物训诂,便能走上正路,不但于个人有益,乌烟瘴气的思想的徒党渐益减少,其于中国亦岂不大有利乎。
《读书随笔》
058如游华山不得下,便痛哭作书与家人诀,亦只是怕死耳。
《林阜间集》
059正如西儒说过,第一个将花比女人的是才子,第二个说的便是呆子,后世之随口乱骂无父无君者便都是这一类的货色了。袭前人已尽之言,这是很辛辣的一句话,是做洋策论的人的当头棒喝。
060宋人有名的教条之一云,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句话不能算错,但可惜他们不知道,须得平常肚皮饱,这才晓得失节事大,有时肯饿死,若是一直饿着,那就觉得还是有饭吃第一要紧了。
061故武夫厌于铠胄,而儒生诗歌乐言从戎,实不过身处幕幄,杯旁掀髯狂歌自豪,一种意气为之耳。果令枕戈卧雪,裹伤负粮,与士卒伍,前有白刃,后有严威,未有不惨然神沮者矣。
062我曾说过,中国要好须得文人不谈武,武人不谈文,这比岳鹏举的不爱钱不惜死恐怕更是要紧。
《双节堂庸训》
063使人家牺牲其一生或一命,却以显扬崇祀为报酬,这是很可笑的事,在士人拼命赶考冀得一第虽倒毙闱中而无怨的时代却是讲得通的,因为情形相像,姑且不谈愚不愚民,我想也总是近于治病的“抽白面”吧。
064但我略知妇女问题以后又觉得天下事尚可为,妇女的解放乃更大难,而此事不了天下事亦仍是行百里的半九十,种种成功只是老爷们的光荣而已
065我向来怀疑,女人小孩与农民恐怕永远是被损害与侮辱,不,或是被利用的,无论在某一时代会尊女人为圣母,比小孩于天使,称农民是主公,结果总还是士大夫吸了血去,历史上的治乱因革只是他们读书人的做举业取科名的变相,拥护与打倒的东西都同样是药渣也。
066不佞少信而多忧,虽未生为女人身可算是人生一乐,但读《庸训》记起祖母的事情,不禁感慨系之。
《朴丽子》
067或问之曰,若不怕死耶?先生曰,怕亦何益,我讨取暂时一点受用耳。
068倪云林因为不肯画花为张士信所吊打,不发一语,或问之,答曰,一说便俗。
069盖彼盛暑大劳,气血奔放,吾言又值其盛怒,是吾之过也夫。
070夫大饥必过食,大渴必过饮,此气机之自然也。
071节有所不敢亏,而亦不敢苦其节也。情有所不敢纵,而亦不敢矫其情也。居之以宽恕,而持之以平易,是亦君子之小心而已矣。
072王道不外人情。情之不容已处即是理,与情远即与道远,何道学足云。
《人境庐诗草》
073其实我于此道也是外行,不胜道士代做厨子之感焉。
074买梨莫买蜂咬梨,心中有病没人知,因为分梨故亲切,谁知亲切更伤离。
075催人出门鸡乱啼,送人离别水东西,挽水西流不容易,从今不养五更鸡。
076一天只有十二时,一时只走两三间,一间只讨一文钱,苍天苍天真可怜。
《茨村新乐府》
077天下最高与最下的东西,盖往往同是言语道断也。
《莲花筏》
078人世多烦恼,往往非有麻醉之助不能忍受此诸苦痛,虽贤者亦或不免
《谭史志奇》
079原来颜之推的次子终于被流贼拉去当“掌书大人”,不久被吃了,在中国虽然太阳之下并无新事,不能算是什么意外,不过在我听了联想到《颜氏家训》,不禁感觉奇特有意思。
080又登州范温率忠义之人泛海至钱塘,有持至行在充食者,老瘦男子谓之饶把火,妇女少艾者名之为美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目为两脚羊。”这些别名实在定得很妙,但是人心真是死绝了。
081北宋末因饥荒而人相食,却又定出这许多很妙的别名来,可见对于此物很有点嗜好,咽糠充饥的人一定不会替糠去取雅号,叫作什么黄金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