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说汉魏朝诗》今日笔记
对我来说,读诗的乐趣是通过一个人的诗了解诗人的故事,感受他的感情变化。曹植的诗风多变,跟他的人生境遇关系很大。
曹植后期第二个阶段的诗由激奋转为托喻,哀伤。原因是曹丕死后,曹叡即位,他以为侄子年轻,会给他机会,没想到曹叡始终不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后来曹植只能在抑郁中死去。这段时期就是他后期第二个阶段的作品。这些诗在中国诗歌的演进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今天来欣赏曹植的《七哀诗》,一首关于弃妇的诗。特别喜欢诗的开篇两句: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国诗歌中“弃妇“形象的发展过程。
《诗经》中描写女子的有两类:一类是描写现实中的美女,比如《硕人》那首诗;另一类就是弃妇形象,弃妇最经典的形象是《氓》那首诗。
《楚辞》中的美女都不是现实的,而是一种美好的象喻,有时候喻指君王、贤士,有时候也喻指自己,这些美女都不是弃妇。
《古诗十九首》中的女子也不是弃妇,而是思妇。
到建安时代,有些诗就又开始写弃妇了,这时的弃妇有两种烊型:写实的和象喻的。
曹植的《七哀诗》中的弃妇,就是象喻,明写怨妇思念远方良人的情怀,暗写诗人对兄长的情意和自己郁郁不欢的心情。
《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其中“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这两句写得人让人心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