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序:我没有耽误我的女儿
教育女儿走过的误区,其中三个比较典型:1.教育=学习成绩。2.教育的目标=上个好大学。3.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在美国工作后,我特别关注那些无论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名校毕业的同事。我慢慢地发现,公司里做得好的同事不一定是名校毕业的,把家庭经营得好的人不一定是名校毕业的。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会做人!
大多数人努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孩子可能会输在真格的本领上面,给予的关注度远远不够。
01总有办法让孩子更配合
妙龄女儿要染白发
经过大量的研究,我才明白:原来叛逆是与孩子的大脑发育紧密相关的;原来女儿要染白发跟他大脑发育不成熟有关,这不能完全怨她;原来女儿要染白发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没有太多的关联,不是我的错,是大脑惹的祸!
我带女儿到购物中心去试白色假发套,她高兴得又蹦又跳。我告诉店员拿两个白色的假发套一个给女儿,一个给我,我们各自把假发戴上,还没来得及照镜子就被对方的奇异模样逗得哈哈大笑,笑够了,我们各自端详着镜子里自己头发花白的模样,我发现女儿站在镜子前呆住了,像被巫师施了定身法一样。过了好一阵子,她转过脸来喃喃自语:“我需要再想一想,我们去别的店看看吧,好吗?”女儿再没有提染发的事。
在染白发故事中,我对同一件事前后不同的解释和感受,就是我和我自己的沟通,也就是这个事件中的我际关系,它决定了我和女儿的沟通方式。
思考:
在孩子的“叛逆”行为面前:
我无需暴跳如雷,指手画脚;
我不能强迫孩子做或不做什么;
我应该先处理好我际关系,从而改变和孩子的沟通效果;
我应该填补自己的知识空白,找到理解孩子行为的佐证;
很多事情无需立刻解决,等有了好的方案再和孩子一起执行。
好的方案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双方都能接受;
给孩子提供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比如女儿自己决定不染白发。
教育感悟:
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做决定,锻炼选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