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从哪一年起,伴随着人头攒动的招聘会图片,每年都是『大学生最难就业年』,让人唏嘘。如果国内应届生找工作是困难模式,在美国的也许算极其困难模式,而在欧洲这些非英语国家,简直就是,求生模式。
在美国找工作,很多人困在绿卡上,H1b抽签上,只好灰心回国。在欧洲身份问题稍微好解决,但是语言又成了压在身上的一座大山。如果没有唐僧来救,你就算是孙悟空也压在五行山下500年。
这里必须插播一句,不仅是热闹的中国互联网争抢,全世界现在都笑脸逢迎的一个工种就是:程序员。在美国留学的前几年便开始戏谑,能留下来的分为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众多理工科为了留下都改行敲起了代码。德国也一样。一小哥中科大物理专业,来德国读博后,不好找工作,闭门学习一年写代码,找到程序员工作。同学的前同事,国内数学专业,有国内互联网经验,在这边做了一年产品没劲,准备在这读个研,出来做开发,钱多呀!
我今天一圈广告公司看下来,对程序员宝贝得不行,招聘用英文写,还在福利里说我们有德语课哦。而其他岗位全用德语写,语言要求是英语口头书面佳,默认就是招德国人。但是也可以理解,跟客户谈方案,签合同,主要都是跟德国人打交道,自然德语是最主要的工作语言。
看了两天下来,我十分灰心,几乎认定张实习的公司是对国际人士最友好的公司,也就是我作为没有特殊技能的外国人,最好进的公司。这家划重点,好好准备。
今天又做了一次性格测试,这个MBTI几乎每两年都测一次,我仍然是INTP。发誓不记得以前填的答案,这证明我的个性没有怎么变。至于那个strength finder的测试估计是侵权被撤下了,但是我还留有几个月前的结果,对照量表仔细读了思考了。我的前5项是,learner,ideation,analytical,strategic,和competition。符合我对自己的认识,学习者,点子王,分析,战略和竞争性。
如果工作没有覆盖这些,我很快就没有了动力。就算让我躺着数钱,不出几天,感觉自己什么都没学又会不安烦躁。我觉得这个测试很好,帮助人看清和坚定一些东西,并且可以成为一个长久的参照工具。
要知道因人设岗极少发生,多数人一生也难有量脚定制一双鞋靴的机会,所以我们找工作,几乎百分之99.9都是在削足适履,因为工作不需要。工作需要会ABC,而我们会的是ABDEFG,然后我们砍掉DEFG或者久而不用退化了,同时去拼命弥补C,终于成为了一个出色的职场人,能出色履行工作要求的ABC。
要想才华得到尽可能的开发和绽放,就必须变被动为主动。这不容易。这需要清醒的认识,长期的坚持,不停push push。我在浏览公司的过程中也逐渐意识到,选公司就像选股票。选一个巨头甚至寡头,对我来说没有吸引力,最理想的当然是选一个初创型一起成长。
但是初创公司九死一生,不破产已是万幸,又怎么预计五年后乃至半年后的情景呢。万一公司破产,我也跟着喝西北风?所以总得有点硬技术。混到金字塔尖玩的是人际是资本是政治,但把人送上去的还得一些硬本领。
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中文,英语,还欠火候的德语。越学才越知道道行的深,自己的浅。语言好不仅是最难的标准化考试考高分,那是给外国人考的玩意儿,只是张入场券。语言作为工具,表达上看,我首先追求的是清晰,其次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人会说话,说得让人舒服,又听进去了不得不服,然后乖乖办事。说话本来就是门艺术,跟视野和修为都分不开。
我也不用费心思去学习写代码和熟练使用photoshop了,本就是一个喜欢舞文弄字的人,多读好书,多写文章,多锻炼自己的演说能力,中英德互相追赶。当然信息时代的其他表达工具,比如数据图表还是要熟练掌握的。这几天装一下下office特别是学excel。
从想法看,我想做的是event manager,在甲方策划和执行活动,参考lily成功的职场生涯。要么就是代表华为做德国市场,要么是找一家德国企业做中国市场。另外要留意的两个岗位是叫做account manager和project manager,需要的技能每天都要花时间打磨。
过去这三天,我过得特别混乱,饮食毫无规律,饿了吃零食,一直盯电脑,几乎不长痘的我爆痘无数。现在看了一大圈,心里也有数了,找工作是个持久战。宁可花3个月找个满意的,也不要1星期找个勉强的去了几个月又待不下去。我这种入门岗位,也不像那种高端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公司发展正常,有人离去有人来,入眼的公司也该是不断有职位放出。所以干脆准备充分一点。
接下去的时间,每天安排好,固定的时间吃饭做运动,固定时间学英语学德语,固定时间看新的招聘信息,固定时间围绕目标岗位的技能。不能太压抑,要紧张活泼地度过找工作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