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又听鸟儿鸣,似乎是迎春鸟和布谷鸟,听着悦耳,心情舒畅。2月4日立春,似乎就听到晨起有鸟儿,说是立春这天有小鸟叫,是好兆头,会有不错的年景。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希望疫情快快过去,春天给我们带来好的光景。
立春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了。二候蜇虫始振。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三候鱼陟负冰。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化的碎冰,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风俗
送春牛帖子
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一个人站在田间敲锣打鼓(找小男孩穿青衣戴青帽),唱着迎春的赞词,到每家去报春,挨家挨户送上一张春牛图或迎春帖子(或众农家敲锣打鼓将小孩拜请回家叫迎春民间摆上果品春盘在案等待春的到来)。在这红纸印的春牛图上,印有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和人,牵着牛耕地,人们称其为“春帖子”。这送春牛图,其意在催促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抓紧务农,莫误大好春光。
迎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从乡村抬进城后,人们夹道聚观,争掷五谷,谓之看迎春。
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咬春
立春时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每逢立春,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
另外,民间还有游春、糊春牛、贴迎春字画、搭燕子窝、种迎春花、配燕子、戴春鸡、吃春饼、吃春卷等等活动。
立春农事忙
立春节气代表着春天的开始,立春节气也是受农民欢迎的节气,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希望。立春时节,农业生产仍要预防寒潮低温和雨雪天气的不利影响,做好防冻保苗的工作。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中耕松土,及时追施返青肥,促进作物生长。
立春过后,春耕也开始了。而实际上,立春后并非春意盎然,甚至还可能出现大风降温的景象,在安排农业生产时还需继续对蔬菜大棚做好防冻、防寒工作。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农业生产中,立春后开始计划农事活动安排,对全年丰收打好基础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