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柳比歇夫,任何时候都不能说他已“成为”怎样一个人。他永远正在“逐步成为”怎样一个人。
这是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也像是一部个人传记,一部励志的个人传记。
一般有关时间管理的书籍类似于工具类的书,但这一本既像是工具类又像是人物传记类的书籍。这和作者的写作手法有关。
作者丹尼尔·亚历山大洛维奇·格拉宁,是苏联俄罗斯作家。他重视纪实散文前的调查,深入事实,发现主题。格列宁从整理柳比歇夫的笔记、生活日记、草稿、简单的流水账记录等,从而逐步收集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记录。简单的说,就是根据柳比歇夫的日常生活,看看他把时间究竟都花在了哪儿。
这些随手记的东西,参考价值意义不是很大,甚至让读者感觉有些琐碎。对于我个人读书只求方法和结果的人,作用不是很大。我便更侧重于作者每章总结的“本节重点”。看了重点,关于作者收集的过程可以一目十行略过。当然,还有一个原因,这本书不是我的,所以要读快些,万一被别人拿走了呢?
作者的片段收集可以给我们一种信息:柳比歇夫是喜欢记录的人,生活中的琐琐碎碎他都习惯记录。看似简单的记录其实更有一种目的性和导向性,它促使着记录的人朝着自己写下来的事情的方向去做。正因为一件一件事情被记录,柳比歇夫才能一个接一个的去做,事情才能一个一个的被解决,时间才能一分一秒的被有效利用。所以,不要小看简单的记录,它的作用是很关键的。
《奇特的一生》书名也可称为《忙碌的一生》、《时间被有效利用的一生》等等。哲学里有一句话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避开日常生活中无谓的闲谈,你可以节约利用大量时间来有效提升自己。
因为很多闲聊并不能带给我们很多新的知识,所以“有效的聊天”才显得更有效益。把“聊天”看作提出问题、收获新知的一种途径,这也是正确打开“聊天”的一种方式。多说无益,人们往往总是说的多而做的少。查理芒格曾说:“获取知识更好的途径是听,而不是说。”
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可以节约时间,但不能增加额外的时间。它的关键不在时间的数量上,而在于时间的质量。
合理安排每天要做的事情,并记录下来,再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进行优先顺序划分,待事情一件一件的被处理,你会发现一整天的时间被利用的很充实。如果每天都是这么安排,你的一生也必然是井井有条的一生。
我是润苼,
坚持读一本好书,写一篇浅文。
《简写书评》专题,长期有更。
欢迎您来评论、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