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比歇夫能56年如一日地坚持,为什么?这跟技巧无关,而跟人生志向、人生目标密切相关.
这个秘密是——怎么才能生活得更好.
任何领域,任何职业,本方法均能使你取得重大成果!
即使才能十分平庸,本方法仍可保证你取得最大的成就!
这个人心灵和谐,很幸福,而且他的幸福是一种最高级的幸福.
"我是个什么人?我是个狄列坦特,杂家狄列坦特.这个词出自意大利文的‘狄列托’,意思是愉快.这是指这样一种人,他不管干什么工作,只要干起来便会感到愉快."
他知道他活着是为了什么,有什么目的······仿佛他有什么崇高的目的,甚至可能领悟了他存在的意义.
任何一个人的日记,即使是最最秘不示人的,也总是下意识地,在心灵察觉不到的地方,隐隐约约地期待着它的读者.
噢,路齐利,一切都不是我们的,而是别人的,只有时间是我们自己的财产,”赛纳卡写到,“造物主交给我们,归我们所有的,只有这个不断流逝的、不稳定的东西.就连这个东西,谁只要愿意,都可以把它们丛我们手里剥夺走······人一点也不珍惜别人的时间,虽然它是唯一再怎么想也无法收回的东西.你可能会问,我对你训诲开导,我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呢?老实说,我的所作所为同那些挥霍浪费然而有条理的人一样,对自己的每一笔支出都要记账.我不能说我一点也没有浪费,但我总是心中有数,我浪费了多少,是怎么浪费的,为什么浪费的.
我们一生的时间,大部分用于错误及种种恶行;很大一部分虚抛浪掷,无所事事.我们整个一生,几乎都没有用来干应当干的事.
我们真诚地相信我们是在尽力而为,认真地埋头工作,蓦地发现我们真正做工作的时间说不定只有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其余的时间都流走,我们不是挺珍惜每一分钟的嘛,放弃了休息,摒绝了娱乐......
他的生活由于目标明确,也是令人羡慕的.
我憎恨对我的思想有任何束缚,我不能也不愿我的思想顺着这样一条道路发展下去,它虽然在实际上是重要的,但它不能使我对那些折磨着我的问题有起码的了解......这样一种探索,这样一种企求,正是任何一种学术活动的基础。这只会使我们不致成为在故纸堆中讨生活的书蠹,只会使我们真正地生活,在学术工作中找到喜怒哀乐......追求真理.我完全知道,我可能在追求真理中死去,可能因此而丧生,但我重视的是找到真理,即使不是找到,那也是力求找到,不管这个真理是多么令人苦恼,是多么虚无缥缈,多么卑鄙龌龊.
立誓忠于科学.
一步步,他才逐渐回复天性,显出人的弱点,他鼓起勇气继续前进,攀登越来越陡峭的高峰——追求人性,追求那最最朴实的人性.
需要好多年才能懂得,最好不是去震惊世界,而是要像易卜生所说的,生活在世界上.
因为我看的书比我的同志少.他们看书比较浮皮潦草.但是,浮皮潦草地看书、有许多精彩的东西消化不了,看过的东西很快会忘记.至于我看书的办法,能使我得到十分清晰牢固的印象.
他规定,短距离,二三公里路,最好步行,省得为了等车浪费时间、损害神经。小街还有一个好处,因为反正需要散步.
用去的时间应该同他从事的工作相称.
计划就是挑选时间、规定节律,使一切都各得其所.
没有计算的计划是盲目的计划,就像某些研究所那样,光会做计划,却不去操心这计划能不能完成.
要采用这种方法,必须知道一切有效时间,漏网之鱼时间中一切曲里拐弯的地方和空白点。这个方法不承认有什么不能利用的时间.
如果一本书谈的是我不大了解的新东西,我就尽量做摘要.凡是比较重要的书,我都尽量写一份评论性的简介.
但不管怎么样,我知道,我的工作有必要做计划.我所取得的成就,有许多是靠了我的方法.
他的时间好像是物质,不会无影无踪地消逝不见,不会消亡;它变成了什么,总能查得出来.由于做了统计,他获得了时间.这是最实在的收获.
所以总在探究某种秘密的原因和动机.什么都想到了,就是没有想到是关心自我——似乎是再自然不过的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关心和兴趣.研究处我?
我们的记忆是靠什么?靠事件.我们的生活是拿事件来做标志的.它们仿佛是路标,路标之间却是一片空白.
是一场延续多年的论战?同什么论战呢?同一般的生活论战,同颓唐委靡的愿望,同周围一般人那种大手大脚,对几分钟满不在乎的愿望论战.
1.有些人,把穿一套好衣服当作真正的乐趣,何必要同人比赛竞争呢?2.穿朴素的衣服,行动方便自如.
凡是读过的、看到的、听见的,他都必定要去高潮领悟.他仿佛是要把这一切都消化了,以充实他的人生观.不管是但----丁还是列斯柯夫,他对他们的作品领悟得越充分,从中得到的享受也越多.P98
他的虚无主义是创造者的虚无主义.在他,重要的并不是推翻什么,而是代替;不是驳倒什么,而是信服......
对一个纪念馆来说,死亡并不是终点,而是存在的开端.
每一个人在自己内心都有一所纪念馆;每一个人都有保存自己良心和感受的地方,都有自己的回忆录,都有自己珍爱的地方.
对一位科学家来说,整理和组织材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即使这一工作没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例如做复制品的卡片目录,但从事这一工作时,感到很愉快.这种快感,实际上就是意义本身.
要把混乱的东西归纳成体系,发现期内在的联系,总结其规律性.
科学的永恒性就在坚持不懈的寻求这中,科学就其容量而言,是永不枯竭的,就其目标而言,是永远不可企及的.
什么叫向自己汇报?这需要一种双重心理,或近似喜剧性的心理:我向自己写了汇报了,然后等待决定......
他的时间统计法不是一个节俭的计划工作者的预算,把他的时间统计法比作想向时间做自我剖析更为恰当.
这是对时间的崇敬.他的时间统计法充满了对时间的崇高责任感,这里包含了对人、对全体人民和对历史的理解......
预先安排好的不是命运,不是行动,不是心情,而是他的工作.为了达到目的,一切都分配和计算停当.为此,他计划、计算,并按收入和支出两条渠道分别做好分配.他当然要汇报,他要汇报已向目标前进了多少.
1.我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2.我不接受紧急的任务;3.一累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4.睡得很多,10小时左右;5.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他好像在研究自己工作能力的心理特点,在研究最适合自己工作能力的日常生活制度.
我们好像只能使用经过精选的时间;我们记得的只是一生中最精彩的时刻;半个小时对我们来说不算时间;我们只承认整段整段的时间,只承认不受客观环境和偶然事件干扰的大段时间.只有在这样的时间里,我们才打算大显身手.短一点的时间,我们马上会借口外界有干扰、客观条件不允许而难以用上.啊,不依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条件,具有充分权力和理由的客观条件真是威力无比!把责任往它们身上一推,那是多么轻而易举啊......
时间统计法为他创造了高度理智和健康的生活.它——他的时间统计法,使他如此繁忙,以致他很容易忽视很多日常饮食起居方面的不利条件.它使他轻松地、宽宏大度地去忍受众所做的一些蠢事以及公务中的例行公事和杂乱无章,而不去同人怄气.因此他以神安宁、神经健全.
竞有这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呀!
古代的人用祈祷来驱逐魔鬼.柳比歇夫紧紧攥住自己的时间统计法不放,时间统计法起着画十字的作用.
你是你自己最高的审判者;你对自己劳动的做人会比任何人都严格.你满意自己的劳动吗?苛求的艺术家.
有人有这样的天性:他们所待的地方,就是世界的中心,就是地轴转动的地方.他们从事的工作,就是最为重要和最为必要的工作.
他的思想是否同自己的生活和谐一致负责.两者相符或相悖.
大部分人认为首先应当是环境和社会作用于人,社会有责任培养人的个性,使个体的个性臻于完善,并对个人的个性提出要求等等,所以大部分人顺其自然,不对自己提要求.
不仅生命只有一次,不可复得,而且生命中的每一天也同样具有这种只有一次、不可复得的性质.
决定人的精神品质的,不是他的行为本身,而是他的意图.
主要的是他想做的事,他的意图.他这个人精神上的吸引力正是来自他的意图.
如果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那生活会变得多么美好!因为每个人的能力都比他自己感觉到的大得多.他会变得比自己想象的更为勇敢,他会变得更坚韧、更有力、更能环境.
非比寻常的时刻吗?力量也不知从哪儿来的,如泉涌至,头脑变得敏锐了,板上钉钉坚甲利兵十分活跃......这种幸福的、如醉如痴的状态,在作家称之为灵感,在运动员名为巅峰状态,人超越了自己,超越了他平常的能力和极限.既然能有一次,那么为什么不能有两次,不能每天都这样呢?
生活就是透辟地理解.
这失踪的时间肯定在什么地方存在着——作为对我们的谴责,作为我们的罪孽而存在着.
"一种,然而是一种非常炽烈的激情"会排除和谐的发展.激情妨碍人全面发展.
他们既是学识渊博的人,又是具有炽烈激情的人有时砸到过了头.然而他们的激情不是狂热,而是忘我的热情,是创造性精神不可或缺的热情.
他对时间十分虔敬,同时又体贴入微,他认为时间对人们如何使用它并不是无所谓的.时间不是个物理概念,不是时针的转动,而像是个道德概念.在他看来,浪费时间就好比夺走科学研究的时间,就好比滥用和抢走自己的服务对象的时间.
能干的人和有计划的人使人感到他们是时间的主人.
柳比歇夫不依附于时间,也不害怕时间.当作者随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时间时,他体验到一种解放的幸福.这样的时间充满了光明和安宁.一天全部的时间都吸取着最重要和最本质的东西,如同绿叶的表层吸收阳光一般.
它关心人们是否重视它,它尽量延长自己,呈现出凝结块和空洞体.结构有着某种涵义,在作者如同出现了思想的溪流,时间变得可以理解了......
柳比歇夫的时间永远是够用的.但不论什么时候,他都无意追求大量物质福利,他要的只是必需品.大家都知道,既然够用,就不会嫌少.必需品好就好在它同水、面包、阳光、桌子......一样不会引起烦恼,不会成为累赘,不会惹人讨厌.
不但尊重和热爱现在,而且尊重和热爱过去.他强烈地感觉到时间与时间之间的联系,强烈地感觉到契诃夫在短篇小说《大学生》中写得那么精彩的那条看不见的链子.
详尽的回忆录,其中充满了对过去的衷心感激,可是现在的人们却如此轻易地为了将来而忘记过去.
柳比歇夫的时间如水晶般晶莹、匀称,使人为之惊叹不已.几十年的时间可以一眼看透,在漫长的岁月里,没有丝毫模糊之处,也没有禁区.
既然这个十字架丝毫没有使柳比歇夫感到沉重,反而使他感到满足,而且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丢掉这个十字架,这还算什么十字架呢?
如果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使自己感到幸福,那他的作为就不可能算什么功勋;既然不是功勋,那就没有什么值得号召的;至于说到为科学服务,那实际上不是他为科学服务,而是科学为他服务......
把生活变成详细的计划条规,可是,如果这样做,就能保持甚至增加自己的自由呢?如果这样做,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就能变得更加丰富呢?如果这一套详细计划,强制自己的时间统计法能带来更广阔的天地、幻想和更丰富的感情呢?如果是这样,那么时间统计法是不是站得住脚呢?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人就能变得更美,更有趣.可是他,作为一个人,能有充分价值地生活多少时间,却正是由他决定的.
如果不去考虑轻松不轻松的问题,而考虑需要不需要的问题,那么人必然会严肃地考虑如何利用他一天、一月、一年中荒废掉的那些时间.假如能把一个人在生产中、生活中花费掉的时间摆出来给他看,他一定会发现他白白地、糊里糊涂地浪费掉的那一部分生命,并为其大吃一惊.
时间统计法不会扼杀灵感,因为人适应它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一切可能性.每个人能做的,比他所做的要多得多,我们还没有达到一个人能够达到的限度的一半.人的精神潜力在很大程度上还原封未动.
柳比歇夫利用时间的方法是与对待时间的道德态度不可分的.
方法,利用时间的方法,都必须与生活的目标和意义,与道德品质协调一致.
在用最新科学技术装备的生产单位里,每个人的时间被挤得满满的.可是人一走出大门,这一切也就完了——他又掉进了时间的大海.他为买啤酒排除达好几个小时之久,或者闲扯老半天或者呆头呆脑、漫不经心地看电视.
如何能做得更多、更快、更好——如果只用这种观点对待时间统计法,那么得到的好处也只是附带的.这自然也很好,但还不够.关键在于一个人希望从生活中得到什么.也有的人的生活目标是把首先意义完全排除,这样的人使用时间统计法就会损人利己,不知会搞出什么名堂来.这如同武器一样,看掌握在谁手里.
我们的网站: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