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这是我#反思2017#系列的第一篇文章,#反思2017#是在这一轮三十天写作营给自己订的主题,希望能够通过每日至少1000字,探寻已经固化在自己心中已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找到深层次的原因,并一个个予以解决。
同时,正好在之前学了引导力一阶的相关课程,故这个系列的文章都会按照ORID的层次和架构来展开,尝试通过一个个问题与自己对话,探寻与反思。
这些文章是给自己写的,会很细、很絮叨。也许在日后我会尝试把这些思绪整理成易读的文字,但现在,还是想如实记录。
大概从很早起,我就有“每天的事儿太多啊,总也做不完”这种感觉了。初高中的时候,我会因为作业太多做不完直哭;大学本科的时候,我会因为临近毕业所有事情都堆在一起压力大去看心理咨询;读研的时候,会因为马上要工作压力山大和朋友发脾气;直到工作的时候,我每天都觉得自己的事情做不完。TO-DO-LIST上总是满满的,一天下去划拉不了几个,总是感觉不了自己的进步,这这状态让我很焦虑。
今天就一步步,好好剖析。
能举一些自己的“每天的事儿,总也做不完”的例子么?
可以,以工作日和非工作日为例——
比如今天周日,我的日程表大概是这样的:
9:00 起床(昨天熬夜看《人民的名义》到凌晨一点,所以起晚了)
9:00-10:00 做早饭,吃早饭,洗漱等(吃饭间隙玩儿手机挺长时间)
10:00-13:00 写之前引导力培训的课程作业PPT,并提交
13:00-14:00 看《国土安全》
14:00-14:30 午睡
14:30-15:00 换衣服,去瑜伽馆路上
15:00-16:00 瑜伽课程
16:00-17:00 同瑜伽老师聊天,新办瑜伽卡(之前所在的瑜伽馆开黄了,又新找了一个)
17:00-17:30 回家路上,同时去超市买菜
17:30-18:00 收快递,做饭
18:00-19:00 准备写这篇文章,期间看HBDI模型准备一会儿分享
19:00-19:30 吃饭,和妈妈打电话
19:30——写文章
可以预见到的是我的文章至少要九点半或十点才能写完。而今天我的to-do list里面还有好几样重头戏——洗衣服,整理帐目,百日生涯分享,本周早餐的计划和预备工作;而除了这些重头戏,在睡觉前我还要洗澡,做面膜,收拾明天上班用品;我还有一些没有写到List里面但一直压在我心头的事情:电脑硬盘飘红了需要整理;夏天冬天的衣服还没有完全收拾;好多本书压着没有看完;4月30日要交一篇重要稿件……
而如果以工作日为例的话,大致一天是这样的:
7:30 起床,洗漱,做饭
8:00-8:45 吃饭,刷碗
8:45-9:00 稍微看会书,或者写效率手册
9:00-9:30 洗漱,化妆,换衣服出门
9:30 离家上班
10:00-20:30 一直在公司,中午吃饭30min,在桌子上趴30min。其余时间大致是”白天开会,晚上干活“的节奏
9:00 到家
9:00-10:00 卸妆洗漱,做20min KEEP
10:00-11:00 一边泡脚一边写效率手册,做睡前的一些杂事,看《人民的名义》,看完睡觉
但这只是工作日的理想状态,现实中1是可能不会这么早下班,2是看《人民的名义》很容易上瘾拖时间,3是往往一天上班很累回来躺在床上就开始刷手机一小时很快过去 4是工作日这个节奏就无法让我干其他事情了然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也是一直压在我的心头……
针对”每天的事情做不完“,你有什么感受吗?
当然有!这让我非常Suffer,主要是三点——挫败感、焦虑感、疲惫感。
无论白天做了多少事情,好像总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追在自己的屁股面前。感到自己很挫败,经常质问自己为什么总是做不完?!为什么不能够游刃有余?!而眼光永远放在后面还没有做完的事情上,导致我比身边人更容易感到焦虑,总是风风火火,做完这个就做下一个,永远也不能够停歇,永远看着前方的未完成;但最重要的,还是疲惫啊!”感觉身体被掏空“,充斥着我的每一分一秒每一天!
你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呢?
——”我想做的事情做不完,当然就会感到挫败、焦虑、和疲惫了啊?!“
——”不,你再想想。或者相比身边人,为什么你会有这么突出的感受呢?
——好像是我总是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完,想把所有事情都一步到位;而且我还不能够忍受事情有变化,一有变心里就很烦。而且……好像……我要求自己必须把所有事情都做好,一个事情没有符合我的预期,就会心情特别差劲……还有……
那,你觉得你“每天的事儿,总也做不完”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真的是太多了……
1. 在写下这些计划和to-do的时候,我丝毫没有想过每一项任务会占用我多长时间。也就是说,我把他们写在我的list里面是因为“我应该做”,而丝毫没有考虑到“我能不能做”或者“我做不做得成”。即便考虑了后对时间的估计也总是不足。比如我原打算今天上午把引导力的作业搞定,但愣是往后推了一个小时,导致后面的所有任务都忘后推了,很匆忙。这就是最自己过于自信,估计不足。没有看清楚自己的能力和局限。
2. 想做的事情太多,什么都想要。工作日除了工作,我还希望能够运动,能够看书,能够做早餐,能够每天写完善的效率手册,能够在微博上打卡,能够保持家里的整洁;周末我会给自己安排很多的活动,基本不在家,在家也希望自己能够好好做饭好好吃饭,希望练瑜伽,看书,整理房间,收尾工作。
而除了这些日常,我还给自己报名了一些线上课,即便没有时间去听。线下买了很多书,即便没有时间去看。安排了很多活动,这些是不得不参加。还有很多乱七八糟说不上来的事情……
精力实在太分散。什么都想要。
而偏偏什么事情都想做好。
3. 忽视或者浪费了很多碎片时间。
忽视的意思是除了事情本身,准备和收尾也会占用时间,比如做20minKeep的有效训练,往往就要用30min,比如铺好瑜伽垫,收拾,放松等。如果再加上洗澡等,60min都不止,而我在计算的时候,把这些小的零碎的时间都忽略了。
浪费更明显,早上在被窝刷手机,在马桶上刷手机,晚上回来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干刷手机,一天下来也是好几个小时。时间就从指缝中飞走了。
但很多碎片时间是可以用的。一心多用运筹学的例子从小就学。写文章的时候可以同时盘腿做艾灸;泡脚的同时写效率手册;上班的路上听语音课程。这些也都没做。
还总是拿很大块的时间看《人民的名义》
接下来,你会尝试去做怎样的改变呢?
1. 在做计划时候,预先判断需要多长时间,并不断check使安排更加精准。
2. 做计划时候预留Buffer,不要排的太满。
3. 告诉自己60分就好,不过分苛求100分。
4. 把握好工作和生活的节奏感。
5. 排定自己现阶段工作和生活的优先级,以及哪些是习惯性事务,哪些是精进型事务,并用不同的比重和策略去做事。
6. 少刷手机
7. 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尝试一心多用。
具体说,你的下一步行动是什么?
1. 从明天开始起记录时间日志,在五一前至少有两个工作日和一个周末的样本,做分析和进一步计划。
2. 用一片文章详细盘算自己现在想做的事情都需要多长的时间,算一下可行性这回事儿。
3. 再用一篇文章来排定优先级,以及盘点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
以上。是对”每天的事儿总也做不完“的反思。
明天的#反思2017#会详细盘算一下自己现在想做的事情及需要的时间,算一下可行性这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