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品格》

本书的主题是怎么培养一个拥有健康人格,一个更加阳光的孩子。很高兴在小栗子一岁左右接触了这本书,希望等小栗子五岁的时候还记得来回顾一下笔记。

本书颠覆我认知的一句话是,“情绪其实是理智的一种反映,这个能力是可以锻炼、修炼的”。就像第一次看到“幸福是一种能力”这句话一样,让我感到惊讶。

原来情绪也是可以慢慢修炼,是靠理智控制的。一直觉得情绪是自身性格和周边人或事引起,不曾想过可以用理智来控制。

希望下次情绪失控的时候,能够理智点,像获取幸福这种能力一样,慢慢的去修炼。



摘录:

好的心理学是有科学依据的,而不是简单的心灵鸡汤、经验总结。

让父母们知道怎么能够塑造一个拥有健康人格的孩子了。

心理学的作用不在于完全治好一个问题,我们就是给人一种希望、一个光明、一个援助,让那些在黑暗中徘徊、挣扎的人知道有人可以去帮助他们

人是有一种内在的积极力量的,我只是去鼓励他,去挖掘他身上的积极力量,并且帮助他设计出一些行为的规范。

情绪其实是理智的一种反映,这个能力是可以锻炼、修炼的。

情绪是可以通过自己主动的意识、努力,包括我们的认知来加以改变的。

孩子五岁开始,父母就应该进行这样的情绪教育、情商教育。

孩子五岁开始,我们就可以多鼓励他们,让他们自己选择做什么样的行动。

在五岁以前,父母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示范作用。当出现了这种糟糕的状况的时候,父母能够不着急、不“疯”。到孩子五岁以后,父母再开始刻意地训练他的情绪控制能力。不要在五岁以前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他做不到。

过早地给孩子讲很多大道理,会让孩子变得更焦虑。他会觉得“我爸可能是在说我不对,但是到底哪儿不对,我也不知道”

大多数父母所看到的孩子的不良行为,其实都是自己不良行为的反射。

让孩子的情绪力提高,你得先管好自己的情绪。

一定要有适度的挫折、挑战、打击、失望,有了这样的一种体验之后,他就可以慢慢地适应,然后慢慢地变得强大。所以训练一个孩子的抗逆力,需要循序渐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一定要允许犯错误,一定要允许孩子去尝试,一定要有一种从易到难的渐进过程,这些道理其实很多父母都知道。

抗逆力的锻炼应该是孩子自己选择的,而不是父母设计的。这一点其实挺重要的,因为如果孩子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力,而是被父母安排抗逆力的锻炼时,他会产生反抗、焦虑、不理解、愤怒等情绪。所以,通过沟通、交流,让孩子自己选择接受什么样的挑战,这一点是特别重要的。我们发现,父母完全可以跟孩子共同设计一个抗逆力的挑战,比如钢琴弹多长时间,弹什么样的曲子,难度有多少,进步的标准是什么,孩子的自主选择其实是特别重要的。

孩子心情好的时候,给他一些挑战、磨难。

培养他的“我有”的意识,就是“我有支持”“我有爱护”“我有帮助”“我有信任”。这其实挺重要的,孩子在一个爱的环境里容易产生抗逆力。如果他不信任大人,总在怀疑大人会恶意伤害自己,那他基本上不可能有抗逆力。

培养他的“我是”的积极意识。这个“我是”指的是积极自我意识,就是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优势。我们不妨做一个简单的练习,就是讲一讲“我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我有哪些爱好是特别有意义的”。

我是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人,好多时候我们都没有想过“我是谁”“我到底能做什么”“我想干什么”。北京大学的一位教授甚至把这个叫作空心病,就是连自己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价值是什么都不知道。这就很可悲,也很可怕。

培养他的“我能”的意识,相信自己有能力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孩子自我设计的挑战,一定是从小的事情、他爱做的事情、身边的事情做起。

不要在孩子特别烦躁、疲劳、痛苦、伤心的时候,进行这样的一种挫折教育,反而应该是在他开心的时候,进行一些挫折教育。

孩子完成了一个初步的抗逆力的挑战,家长一定要奖励他,一定要庆祝他的成功,让他的多巴胺多分泌,不要立即提出下一个要求。

我们普通人一定是在成功中体会更多的成功。

行动产生积极力量,找个事情做,做得好,就容易产生这种积极力量。

一定要有一件自己做得好而且爱做的事,这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

孩子在五岁有了自控能力。所以我们经常讲情绪调节、情绪控制、行为规范是从五岁开始的。因为五岁是孩子自控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应该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体育锻炼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控制的行为,在我们挑战自己身体的时候,其实挑战的是我们自己的意志力。

做一些你不太想做、做得不太顺、做得不太好的事情。

让孩子慢慢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让他不断地适应。这样的话,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就会提升。

孩子对父母的要求其实没那么多,只要别让孩子天天担惊受怕,其实就是很好的父母。

恐惧、焦虑、紧张不光是让孩子活得不开心,这些负面情绪对他的智商也会产生大量的伤害作用。

父母与其要求孩子在家里死读书、读死书,不如带他去听音乐、看比赛,体验人生的各种经验,这对孩子来说其实挺有帮助的。

与其补短板,不如强化优势、天赋。人这一辈子其实是因为自己的特长被人喜欢、欣赏,谁都不喜欢完人。

培养专注力的方法,就是培养选择力。

单一的技能、任务,特别容易让人疲劳,而且让人丧失专注力。

家长们可以允许孩子打游戏,但是时间不能过长,这就是一个可以跟孩子协商、交流的规矩。所以,“管教”其实不只是“管”,也要“教”。“教”就是应该让他意识到,这个家的规矩是什么。

控制打游戏的负面影响是关键,而不是控制打游戏的行为。游戏作为一种新的娱乐方式,应该允许孩子打,但是不能过量、过度,不能产生负面的影响。

告诉孩子:我们管你不是不让你快乐,而是因为这种过度的快乐会产生负面影响。

往往是人在感到心理贫穷的时候,容易出现一些极端的违反人性的行为。

心理富裕是一个心理判断,它和物质富裕是两码事。

一个是A,Aesthetic(审美力);一个是C,Creative(创造力);第三个是E,Empathic(同理心)。而这个ACE正好是一个英文单词“王者”,所以我把它叫作“王者之力”。

我们教育孩子不要照书养,我觉得我们教育孩子应该照人养。

给孩子足够的支撑、足够的爱,让他有自由选择的空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那本书特别好,《孩子的品格》副标题是“写给父母的积极心理...
    静待花开_11ce阅读 1,208评论 0 2
  • 樊登:大家好。今天我们的作者光临请到的是大家的老朋友——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院长彭凯平教授。欢迎您,彭老师。 彭...
    MoOi阅读 2,008评论 0 0
  • 樊登:大家好。今天我们的作者光临请到的是大家的老朋友——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院长彭凯平教授。欢迎您,彭老师。 彭...
    爱哭的莲宝阅读 497评论 0 0
  • 樊登:大家好。今天我们的作者光临请到的是大家的老朋友——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院长彭凯平教授。欢迎您,彭老师。 彭...
    六一幼教阅读 278评论 0 0
  • 认知点: 1.情绪其实也是一种智力,这个能力是可以锻炼,修炼的,情绪是可以通过自己主动的意识努力,包括我们的认知来...
    维洁Monica阅读 1,17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