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的心理学小知识学习,十点到十一点花了不少时间在抖音上把这第三个视频搞定,弄完后感觉对“沉锚效应”的理解更深了。
心理学效应—“沉锚”效应~
内容:
有甲乙两家相邻的卖粥小店。甲店和乙店的客流量、粥的质量相差不多,表面上看两家每天的生意都一样红火。然而到晚上算帐的时候,乙店总比甲店多出百十元来,天天如此。为什么会这样昵?差别只在服务员的一句话。
当客人走进甲店,服务小姐热情招待,微笑服务,盛好一碗粥后就会问客人:“加不加鸡蛋?”客人有的说加,有的说不加,大概各占一半。
而客人走进乙店。服务小姐同样微笑着热情招待,给客人盛好一碗粥,就会问客人:“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一般情况下,爱吃鸡蛋的就要求加两个,不爱吃的就要求加一个。也有要求不加的,但是很少。
一天下来,乙店就要比甲店多卖出很多个鸡蛋,营业额和利润自然就会多一些。
解读: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沉锚”效应:在人们做决策时,思维往往会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第一信息会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既然沉锚效应对人们心理的影响如此巨大,那么就有必要深入分析沉锚效应形成的原因,弄清其所以然,把握它,运用它,让它为我们服务。
沉锚效应的形成,有深刻的心理机制:当关于同一事物的信息进入人们的大脑时,第一信息或第一表象给大脑刺激最强,也最深刻。而大脑的思维活动多数情况下正是依据这些鲜明深刻的信息或表象进行的。虽然这一信息或表象远未反映出一个人或一个事物的全部。
适用场景:
比如,家长或老师希望孩子能主动做练习或作业时,给出孩子、学生选择范围:
“今天你是要做5道练习题还是做10道”
“今天作业是先做语文还是先做数学?”
比如,超市里的销售服务员希望顾客多买些东西时,跟顾客说:“您是要四盒巧克力还是两盒巧克力?”
比如,工作中员工希望领导能够给予自己工作自主权时,给领导请示工作说:“您觉得我是按刚汇报的A方案还是B方案来开展工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