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缘何不同
几天前看古典这样讲过:拍照时镜头可以举高一点,也可以放低一点,就是不要放到你正常的高度拍,因为那是你本来看世界的角度,镜头在那里会凭空消失一些特点,趴下拍都会也比正常拍更让你满意。
对于刻意制造的美丽,我一直不以为然,尤其是对于人像中一张张绝美的脸更是有着天然的抵触,在这一刻之前,虽然没有声讨它的虚假,但在我的世界中它也绝称不上真实。但是这一刻,我大脑中有一个闪念:视角!
当我们不加区别的去观察一个事物的时候,普通人去看,与姚明去看就会直接出现平视与俯视的区别;以三色视觉为基础的人类,又与十六色视觉的皮皮虾有着截然不同的视觉体验。那么,同样的事物,因为观察者不同、观察位置的不同,观察结果完全有可能不同对么?可是,分明每一种观察的结果都是真真切切来自于被观察的对象啊!
那么,谁的观察才是真实的呢?是绝对真实的么?我们无法就这样去说一个身高二米的人看到的是虚假的,同样我们也无法定论皮皮虾眼中的世界就是不真实的。既然这样,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说照片中的美丽就是确确实实真真切切存在的?是的,是视角的不同,仅仅是视角的不同而已,从一个特定的角度,确实就是可以捕捉到呈现在照片中的实实在在的画面。问题只是,你对美好有着怎样的理解,美好对于此时此刻的你而言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人生于世,客观的世界,归根结底不是我们的,于世界而言,我们是不加区别的生活在其中的个体。主观的世界,又完完全全是属于我们的,因为其实每个人都有意无意的定义并创造了自己的整个世界。
创造世界?会不会有一些匪夷所思?那么我来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钢琴黑”骤然间在我的世界降临:
2016年9月iPhone 7发布,我第一时间关注了发布会的新闻,在这场发布会上,随手机同时发布了新的配色 - 钢琴黑。
我必须实事求是的说,在我遇到钢琴黑并观察它 - 也就是这一刻之前,在每一个我想象这个世界的时刻,我脑海中的世界是不存在这个颜色的。
但是,在这一刻之后,钢琴黑这种颜色乍现在了我的主观世界之中,当我再去联想这个世界的时候,我居然可以在其中任意的粉刷出这种颜色:一种颜色就这样被创造出来了!
我在理解钢琴黑这一概念的一瞬间,就已然在用它定义我的世界。
同样的,如果颜色可以在主观的世界中就这样被创造,那么是不是一切事物,一切被你理解了的事物,都可以在你主观的世界中如此这般的生长出来并定义我们的世界呢?
这就是概念的威力 - 定义世界。
什么是概念?钢琴黑是概念么?
字典中这样解释概念:在人类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所以其实“钢琴黑”这三个字本身并不是概念,它是概念的表象与符号,因为每个人脑海中的钢琴黑终归会有微妙的差别,真正定义这种颜色的,是我们对“钢琴黑”的理解,也才是符号身后的概念。因为一个词语被创造出来,在开始的时候几乎是不存在任何意义的。那时它仅仅是一个有趣的符号,是一个词的幼虫,就像在语言刚刚被创造的那些岁月里的人类的孩子,随时都可能夭折。词只有在被相当数量的人使用之时才有了第一个概念,真正有了它自己的生命。到今天我们翻开词典,会发现词的每一重含义都镌刻着某一个时代印迹。但是对一件事物的理解远不止于词典,生活赋予了每一个存在太多未能被收录的意义。对每个存在每一次更深的理解,就是会打开一个又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有时甚至就是在领悟新概念的一念之间主观的世界天翻地覆。
大多数人都会认同画家的世界更富有色彩,诗人的世界更铁骨柔情,苦行僧的世界静谧,享乐者的世界喧嚷。因为其实每个人自己世界的意义,最终都是由自己去赋予。而我们无法否认的是,有一些画家相对更另外的画家总是能勾勒出更有层次感的世界,有一些音乐家又总是比另一些音乐家更能把握住节奏的呼吸。而世界的差异,是以概念的差异为出发点而显露出来的。而概念差异的存在,正是由于对概念的理解在各个方向上全无止境而导致的。丰富、充实世界的搭建,只能依赖于深邃、透彻的概念;更丰富、更充实世界的创造,也只能借助于更深邃、更透彻的概念。
一个事物,同一时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同一个人,不同的时间来看又会有不同的感悟。
万物对万物的把握千差万别,三千大千世界缘此而生。
更丰富的世界
就如人无法找到两片相同的叶子,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主观世界。到底哪个是真?什么是假?又或者,真假真的存在么?
我不知道怎样来回答,但是很多时候,竭尽所能去寻找并占有绝对的真并诉一切不同者为假,到头来终究成一场笑话。
我想,绝对真理如果存在,与其去把握不如去追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看到许许多多不同的世界,千千万万不曾幻想过的棱面,这本身已经丰满了我们的世界。
如果,我们理解的世界终究是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我愿意去淬炼,去打磨我用来定义这个世界的每一个概念。
因为我想拥有一个更丰富的世界。
神功需九重
去年开始断断续续写一些东西,却总感觉输出的信息散落了一地。怎样来把写作与生活统一并生产出对读者有用的文字,这是个问题。
有没有一种,自己在探索,每个人都会有思考、感悟,可以引发共鸣、讨论的东西呢?
我想到了概念,通过写作把对概念最新的理解凝结成文字不失为一种方法。因为,写作的过程本身就会淬炼,打磨那些我在生活中尝试着去把握,理解的概念;文字又会引起读者的思考与讨论,进而互相可以从留言或者讨论中看到许多概念不一样的棱面,以此在更多维度增进读写双方对概念理解并充实入我们的世界,何乐而不为呢?
我想,对概念的理解是永无止境的,阳以九为大,这里把九视为永远无法的染指的极点,我将以修行的心态去不断地把握、理解、淬炼、打磨、分享,然后再理解、再打磨、再分享一个个改变着我们主观世界的概念。
到有一天,到每一个概念都韧利无比的时候,梦回时间开始的地方,拍拍正敲击着键盘的自己的肩膀:“好好练,路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