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夏日的炎热,伴着暑期在家的孩子,家长们烦躁的心,是不是在持续升温,感觉随时都会爆炸?
而最让家长们着急上火的,应该就是:让孩子们放不下的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吧……
在这里,希望小逸能帮你降降温~
最近,看到一条消息:
谷歌产品设计师特里斯坦·哈里斯(Tristan Harris)、Facebook“点赞”(like)按钮的发明人之一、全球最大的图片共享公司Pinterest的前总裁蒂姆·肯德尔(Tim Kendall),以及Facebook的前总裁肖恩∙派克(Sean Parker)等人,均纷纷离职了。
离职这件事倒不稀奇,引起我注意的是他们离职的原因,而且是共同的原因,那就是:
在他们眼中,现在的社交软件简直就像是“毒品”,用尽一切手段让人“上瘾”。虽然自己已经无法制止这种趋势的蔓延,至少不该助纣为虐。他们选择做“依然有良心的人”。
我们来详细看看,他们之前都“昧着良心”做了些什么……
哈里斯的产品是Gmail邮箱,今天Gmail在全世界有18亿注册用户,而且用户活跃度很高。从Gmail诞生以来,谷歌就一直在不间断地改进它,但目的不是增加多少新功能,而是让用户“上瘾”。
哈里斯发现,和雅虎邮箱或者微软的Hotmail不同的是,Gmail会让人逐渐沉迷于其中,不停查看邮箱,这让他感到无法理解。本来邮箱服务就是有消息发送消息,没消息就算了,就好像你有信才会去邮局,不会每天有事没事就往邮局跑,邮局也不会想方设法让你天天去一样。
但Gmail的工程团队恰恰就是要让你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想查看邮箱。
肯德尔是“点赞”按钮的发明人,他的感觉更加糟糕,甚至自己都感到有些讽刺。肯德尔讲:
我们白天打造让用户沉迷的东西,晚上回了家,自己也沉迷于这些产品中。
我一度发展到即使去储藏室拿点东西都要查看一下邮件的地步。
一拿起手机,时间就开始一点一滴流逝……这种感觉让人崩溃。
当时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他意识到,这样下去根本没办法关怀、注意到孩子的需求。
肯德尔想改变这种习惯,但效果很不理想。起初他觉得自己是意志力不够,于是每天进家门之前就把手机丢在车里,但是过不了多久,他又忍不住去把手机拿了回来。
哈里斯等人发现,像谷歌、Facebook或者推特这些公司的工程师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程师了,他们是半个产品经理加上心理学家。在大数据的帮助下,他们很容易了解用户的心理,刻意设计出让你无法放手的互联网产品。
让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高智商的产品设计师开始良心发现,也一定会有人开始想办法去调整这种状态,这让人看到了希望。
这是在美国的情况,在中国,似乎更让人头疼:微信、抖音、小红书、B站……这种让人上瘾的产品更多……
那么仔细想想:为什么这些互联网产品那么容易让人上瘾?就像吸食毒品一样,欲罢不能。
刘润老师说过:所有不需要努力就能获得的快乐,都是毒品。
只能说,从这些互联网产品上获得快乐,实在是,太!容!易!了!
因为有成千上万的像哈里斯这样的高智商的产品设计师,挖空心思的在寻找人们的爽点、痒点和痛点,通过无所不在的免费服务、个性化推荐、针对性的折扣……直到你形成“使用习惯”,心甘情愿的被“驯化”,成为这些互联网产品的“数据”,为其带来巨额的收入。
我们知道,毒品成瘾会对人的身心产生严重危害,甚至会在大脑等器官中引起器质性的变化。那社交软件上瘾是否会有同样的危险呢?
看看现在“网瘾症”、“抑郁症”患者的数量,就不言而喻了。
美国心理学教授总结了1990年以来40多位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网络成瘾症倾向的个体常常是孤独和抑郁的,他们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等……
打住打住!越说我越烦燥,你就直接说怎么办吧!
干货来了,小逸亲测有效的方法,倾情奉上
充分使用你身体的各个部位。
我们知道,看手机时,我们只使用到眼睛、耳朵(有时也用不上),部分手指和大脑。你长时间只和手机做链接,那你的肌肉记忆当然只会强化这一块。
之所以会不自觉的拿起手机,是因为这个动作你做的最多,是你最熟悉的。所以,你需要用你的手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去多多接触手机以外的物品,增强其他的触感和肌肉记忆,以弱化对手机的熟悉和依赖。
你可以测算一下,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是多少(这样的软件很多,自己去找),然后找一两个替代活动,同样用这么长的时间,甚至更长,可以连续,也可以分多次,根据每个人自己的时间安排,确保总时长就好。
想聊天,最好的方式永远是,面~对~面。
如果你发现在手机上跟某人聊得很嗨,马上停止网聊,约出来,见!面!聊!
这很重要,本来人类最熟悉的方式就是面对面聊天,无意中被手机驯化的“忘了本”,那就要把这个“本源”找回来。面对面永远都是最有温度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如果实在条件有限,就退而求其次,视频或语音。
多去做“难而正确”的事。
既然手机让人上瘾是因为获取快乐和反馈太容易了,那么就多去做点不那么容易看到效果的事,当你习惯了“延迟满足”,习惯了在长期的点滴坚持积累后看到效果,你就会对短期诱惑有免疫力了。
比如,健身,读书,学一门手艺……现在推崇的“工匠精神”,专注、执着、细致、耐心、坚守、创新、精益求精等品质,不就是对抗短期主义,人心浮躁的方向嘛。
小逸从来不相信“迅速见效”、“××天速成”这之类的吆喝,因为不科学啊,骗别人,还是骗自己呢?
越是难做的事越有价值,一旦你坚持下来,做成了,你所获得的不仅仅是事情本身带给你的收益,你自己的心性和能力也在不知不觉间得到了升级和跃迁。即使做不成,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回头看看,你也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你了。
唯有经过时间沉淀的东西才有力量,唯有经过时间淬炼的东西才是精华。
当你能沉下心来专注在自己的成长上,还会在乎社交软件上有没有人理你吗?还会去过度关注和围观别人的精彩吗?你自己就能发光,就能创造精彩啊!
当然方法还有很多很多,知道的再多,都不如,马!上!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