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丽 二级心理咨询师 高级教师 洛阳(2019.8.278)原创分享第960天
听了演员刘敏涛一场以“中年叛逆”为主题的演讲,很有感觉。
“中年叛逆”,看到这个说法,我们自然会想到让很多家长感到可怕的“青春期叛逆”。
所谓“叛逆”,就是不再顺着原有的“轨迹”继续。那这就有一个问题:这个轨迹是谁规划的?ta的合理性又有多少?即便是觉着十分的合理,那么这个“理”又是谁定的?
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青春期叛逆,叛逆的不是孩子,是家长。
孩子小时候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来越有自我,想在生活中寻找自己存在的价值。如果家长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还是过多的干预孩子的生活,孩子当然不会就范。这样,家长就感觉孩子不再像以前那么顺从,也就是所谓的“叛逆”。家长往往能够接受孩子身体的变化,为孩子几个月能够长半头而欣喜,但不愿接受随之而来的,孩子内心的,同样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孩子的内心发展和身体发展是同步的,但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和孩子的年龄是不匹配的。
“中年叛逆”又是怎么回事呢?看刘敏涛表达的。
“今年43岁的我,不相信疲惫和麻木是中年的底色。
我成了一个享受叛逆的中年女人,我尝到了叛逆的甜头,心中愈发觉得开阔和自由。”
不把疲惫和麻木作为生活底色的中年人,就是中年叛逆?如果这样算的话,我也属于中年叛逆,同样享受到了开阔和自由。我为这样的叛逆而开心!而且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叛逆者”,他们“不守本分”地不断突围,尽力拓展生命的宽度。
盛夏已过,无论你对夏季是爱是狠,还是无所谓,秋天都按照她的节奏来了。春夏秋冬的更迭,遵循着自然的意志,但每个人的人生春夏秋冬却大不一样。比如有些少年得志,他的人生就早早进入了夏季,等到硕果累累时,也许他又迎来他的第二个夏季,当然,紧接着他会迎来他的第2个收获的秋季……
中年,不是停滞的代名词,ta应是再次进入另一个人生高峰的起点。喜欢中年,这个厚重的年龄段。前行,似乎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