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录读书笔记205

8.15

(《河南程氏经说·书解·尧典》伊川先生曰)治身齐家以至平天下者,治之道也。建立治纲,分正百职,顺天时以制事,至于创制立度,尽天下之事者,治之法也。圣人治天下之道,唯此二端而已。

伊川先生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的是治理之道,即治理的根本。而建立治理的纲领,给百官制定权责,处理事务应顺应天时,以至于创立新的制度、建立新的标准,以应对天下纷繁复杂的具体事物,啊合适治理的办法。尧舜之道立天下之道,也就这两个方面。

《尧帝》是讲述尧舜治理天下的具体事迹的,伊川先生将其总结为两个方面,即治之道和治之法。道者,治之本;法者,治之具。

8.16

(《河南程氏遗书·端伯传师说》)明道先生曰:先王之世,以道治天下;后世只是以法把持天下。

所谓以道治天下,修身正己,行礼义教化,使亿兆之心为一心;所谓以法把持天下,是用制度办法来控制约束天下人的行为,而不是赢得民心。

所以,后世君王很难有资格说自己是在治天下。

8.17

(《河南程氏遗书·师训》明道先生曰)为政须要有纪纲文章,先有司、乡官、读法、平价、谨权量,皆不可阙也。

纲,网之大绳。纪,丝别也,理之为纪。纪纲,即纲领,此处指为政能到总体框架。文章,指具体的制度及其条文。纪纲文章,即上文所谓治之法者。

有司,指分正百职,相当于健全行政系统。

乡官,包括党正、族师、闾胥、比长之属,相当于基层治理机构。

读法,宣讲法令制度。

平价,平准物价。

权,测量货品的重量标准,如铢、两、斤、钧、石等;量,测量体积的标准,如仑、合、升、斗、斛等。谨,严格执行。

明道先生说,为政必须有一套完备的纲领制度和条文,首先要正百官之职,建立乡官体系,然后才可以先百姓宣讲法令制度,依法平准物价、严格执行统一的权量标准,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人各亲其亲,然后能不独亲其亲。仲弓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而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便见仲弓与圣人用心之大小。推此义,则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论语·子路篇》: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治理之法是依靠人去实施的。故明道先生接着说,人只有学会爱自己的亲人,然后才可能推己及人去爱其他的人,这里讲的其实是从私心升华到公心。

仲弓问孔子:“如何才能发现贤才并提拔他们呢?”孔子回答说:“提拔你所了解的贤人就可以了。你所不了解的,难道其他人会埋没他们吗?”

仲弓是用预设的贤才标准来判断、寻找贤才,因此身边的人可能难以入他的法眼。而孔子则强调重用身边的相对优秀的人就可以了,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那么任何贤才都不会被埋没。这也可以说是亲其亲而不独亲其亲的自然延伸,只有先举其近,然后能聚其远。

因此明道先生说,由此可见仲弓和圣人的胸怀大小了。由此推究下去,那么一个人的胸怀可以丧邦,一个人的胸怀也可以兴邦,就看是出于公心还是出自私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