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定义在本文亦可指传统文化、道德、风习、制度等等明文或人们普遍熟知、认可而未明文规定的一切规则与准则。当然,本文并不是要说这些,所以就先姑且略过。
同类生物的幼体在对外部情质的感知上也是有些许差异,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生理上的发育强弱,还是因于率先感知到的外部情质的流态所致或者其他原因并不得而知。但这种差异对于文明的发展或个人的智能创造并没有什么优劣或差距之分,同时这种差异也会因后天的影响弥补甚至趋向与之相反的一端。而且这种差异性系一定范围内对于种族及个体来说是也有很大裨益——这种裨益就是指个体的情质对‘理解’的导引或影响。
生物在幼体时期,即在‘白纸’阶段是怎样知道并了解自己种族的习性?生物为什么在生理机能不变时能被人为驯化或返祖野化?人为驯化或返祖野化是否是物种变化的伊始?为什么同一个幼儿在不同的语种区域都会把自己长大的地方的语言当成母语。为什么一定范围下人都认为自己家乡风习制度合理而否定异乡。所有这些类似的问题,都指向了一种答案:可塑性。那么生物有什么可塑性?思想、观念、意志、欲望、认知还是行为?若是这些或其中的一种。那这些在生物身上又是怎么产生出的?是它(们)影响导引着其他心理元素,还是其他心理元素影响改变着它(们)?
或许应该找一个能影响引导所有心理元素而不被这些心理元素改变(或可被影响)的元素——做为这里的答案——但这种回答的讨论古之至今都没有定论。
情质是不是一种心理元素,或说情感、情绪有没有基础元素,这里并不能肯定,但本文并不赞同将一个定义分解成多个定义,并用这多个定义去解释原有定义的方法。因为公孙龙子就是用拆合定义的方式说服了人们相信“白马非马”,而否定了人在通常感知上的主观事实。因此,对于情质来说,情感、情绪这些词概念上并不是它所谓的派生,三者的并不交集的关系也仅是一只亚热带雨林中的蝴蝶,轻轻扇动翅膀,就可能在城市引起的一场龙卷风的并不相关的动作和气象。所以,这里并没有谁是谁的元素之称。
在没有‘元素’之虞,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幼体是怎样在不知一切的情况下学会语言并开始了思维、认知和理解?这不同于不懂外语的人和外国人交流,可以相互拿物体举例,肢体语言,表情表达以而进行对错判断,也不同于人与动物之间以相互猜想、判断情绪或者其他主观臆测的交流方式,因为交流就是在指思维、观念、逻辑、情感上的沟通及交换,并不是单方向的概念灌输。
同时幼体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也不是被‘灌输’,或者主动选择接受的过程,这种过程自然而然似无痕迹,但发展的动态一定有其过程相应的轨迹(及原因)。
幼体能对外界做出反应的唯一途径虽是情质,但情质本身并不是一种意识、思维、逻辑及理解方式,它只是一种情感,情绪在心理上总体的表述。这种表述在某一方面虽也能理解为性格、人格,但性格、人格的词语概念本文已经将它们与情质混淆,或者归之为情质的派生。就如有人问“你的人格是什么?”这一让人懵然的问题,这儿就直接联想到了“你的情质处于什么状态?”上了。
对于生物本身,情质只能是一种情质状态,幼体的情质也处于一种状态,但并不是这种状态让他们懵如不觉,而是懵如无知决定了他们的心理状态。
他们(幼体)朦胧的思维并不一定知道笑是表达开心和喜爱,但他们的情质一定能对比出喜、怒、哀、乐是几种不同的情绪,这种情绪的观察与辨别是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的初次认知,也是认知世界的基础依靠。
他们通过别人的情绪来感知信息,虽有时迷茫别人情绪的含义而在自然而然间自动忽略这种情绪表达,但多次看到这同一种情绪表现一定会让他们‘在意’。而所谓的在意,对于他们而言也仅仅是这个情绪有了个模糊的含义。
当这种含义明确或这种情绪他们也在表达恰巧别人的情绪表达与他们同步时,别人对这种情绪的行为或语言表达就会被他们主观地认定为是这种情绪的表达方式。但他们并不一定去模仿,他们咿咿呀呀的口语也能表达自己的情绪。而对于我们的语言,他们也只是认为是一种纯粹的声音或旋律。但当这种表达情绪的语言简单、易学,在他们并没有看到他人的情绪仅仅听到这一词语时,也多少会回想到与之相对应的情绪,而这就是幼体的简单认知及认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学会了‘逻辑’:即情绪的流态及人们表达这一流态的方式。学会了‘思维’:某一情绪会在哪些情况下被人表达,情绪的表现行为及源于什么而被表现出这一情绪——同样,这些也只是最普通的心理过程。
有一种断论说幼儿感觉多样并/或强调的情绪有助于认知,对于这种论断,改成儿童感觉到多样的情质流态有助于认知,本文仍持有保留意见态度。因为本文是处在严谨的状态下说着不确定的真假,不想再添有一个武断。
但不得不说一种事实:胡扯用严肃的语言说出来也能多少让人信服。就如希特勒诚恳地对他的士兵说:我们是为了民族和正义。于是很多人都被他鼓动投向了对别人的侵略。当然,这些话让人觉得儿戏,但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话语会给人有不同的感受,这句话用于‘哲理’上一样适用。所以,再用另一种表达重复这段的第一句话:能在不同的人中引发出固定的情感或情绪的话语或就是‘哲理’。
当然,万不要用‘脏话引发的情绪也是固定的’来进行反驳,因为这种反驳者对其理解的只是:波动情绪的话就是道理。而且,为了没有其他的反驳,这儿再用另一种表达方式:即用情质流态或情质的坐标代替情感情绪——让概念模糊、朦胧。
是的,朦胧而又引发情感、情绪的意识形态最易于个人的主观‘哲理’的创生。但当创生的不再朦胧而仍有最初的情质流态并被传播而流传时,主观就会被人们换成客观,个人换成普遍,成为一种传统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