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我心飞扬
有一天和以前的同事聊天时说到我们另一个同事小杨的事,说她突然脑中风了,瘫痪在床也不能说话了,她才只有46岁的年纪啊。
我满是惊愕,天啊,怎么会这样,年纪轻轻怎么会这样?
大夫说的是因为她长期素食,体内缺乏营养,造成的动脉硬化而中风。以前只听说过吃的油腻造成血脂高导致动脉硬化的,原来长期素食也有中风危险。
她丈夫因为还要挣钱养家,只能让她70多岁的老母亲来照顾她。想来老母亲本应该是安享晚年的年纪,却不得不担负起照顾病人的重担。估计她丈夫也是无奈之举,就像段子里说的“我抱起砖头,就不能抱你。放下砖头,就没法养你。”
想来40多岁的中年人本该是撑起家庭重担的年纪,上有老、下有小,却因为自己躺下了使整个家庭都陷入危机。
想想小杨以前是多么精明的一个人啊,思维敏捷、条理清晰,说话那是头头是道,在单位也是深得领导赏识,肩负着一个生产车间的设备管理工作,可是现在却是躺在床上还得让母亲照顾。
现在新冠肺炎疫情,好多人都在家里,连门也不敢出,春节假期都歇了快一个月了,单位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让复工,我们能撑多久?
真是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当风波和意外来袭:
你能依靠谁?
你会拖累谁?
你是否有抗风险的能力?
健康的身体,避免风险
A、学习一些疾病预防知识
有亲戚60多岁,平时有高血压不注意,主要是没有坚持吃降压药,有一天长时间低头做棉衣,导致脑溢血,抢救了将近一个月,最终撒手而去,估计她是怕自己又可能瘫痪在床而拖累子女,自己内心就放弃了,真是给子女留下不尽的悲痛。
另一个亲戚也有70多岁了,吃过一些降压药没有降下来就不再吃药了,前一阵突然就脑卒中(缺血性中风)了,经过抢救又经历了数月的瘫痪在床,一度不能自理,人早就没有了以前的精气神,后来经过康复训练,现在能自己走路了,生活也是主要靠老伴来照顾了。
都说父母是子女的防线,父母得了某种疾病,子女经历了住院陪床、和主治医生确认治疗方案、和其他病患家属聊天中知道了这种疾病的起因、预防、治疗,用父母的亲身经历得来的经验教训,这个经验也许是用父母的生命换来的,代价太大了。
过年回家现在亲戚们之间有一个话题是交流在吃什么药,什么药效果好,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病也找上来,大家交流一下也算是一个普及健康知识了吧。
现在医疗设备也有很大进步,家里可以备一个电子血压计,还有一种手表可以随时看到血压、心率,真是很方便的,随时监测。
B、学一些急救常识
小孩子吃花生米、瓜子、果冻或将异物含在嘴里玩耍时,突然出现呛咳,气急、紫绀等情况,预示这些食物或异物进入了气管,应争分夺秒,否则这种呼吸困难1-2分钟就有可能丧命,是来不及送医院的。家长有必要学习一些急救常识,防止悲剧发生。
有朋友就是用了这个急救方法旧了她女儿的命,孩子吃瓜子不小心呛到气管了,一会儿孩子的脸就紫了,幸亏朋友看过这个急救方法,真是后怕啊!
C、合理膳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如今不但要求吃饱饭,更要求吃好饭,要求吃健康。
中国营养健康网董事长、阳光森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医药保健研究会理事、中国保健食品协会健康专业委员、中国长寿专家组营养专家林海峰同志不幸于2019年11月11日(双十一)逝世,享年51岁。
林海峰曾反复宣传大米等谷物是“现代中国人饮食中的毒药”,是“产生各类现代疾病的关键”。要排除毒素,其核心就是不吃任何固体食物,每天只喝8杯西芹、胡萝卜、黄瓜等榨成的果蔬汁。林海峰同志坚定地认为:连喝5-7天果蔬汁,一些慢性病完全可以治好,而且“这辈子就不容易再生病了”。
林海峰同志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瞎吹牛逼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其实《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9中第一条就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第四条是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同事小杨坚持素食,根本不吃肉,最终导致了脑中风的严重后果,医生是这样说的,医生说营养不良造成脑血管硬化。
最近听一个朋友说她们单位的一个职工自从知道自己有糖尿病了就开始忌口,这也不吃那也不吃,过了几个月就开始严重脱发,后来听从朋友建议不再忌口,脱发也就不那么严重了,脱发也和患者体内缺乏维生素或者微量元素等有关系。医生都说其实糖尿病在饮食禁忌方面,严格来讲是没有任何一种食物绝对不能吃的。
糖尿病人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还是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说高糖类的,高脂肪类的东西,是要加以限制的,不是说绝对不能吃,但是要把握好量的摄入。
D、做好情绪管理,少生气
经常生气是百病之源,容易影响到心肺,可能会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生气对肝脏的损伤非常大;生气的时候会导致机体免疫细胞功能损害,使人体抵抗力下降;同时还可以导致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促使甲状腺分泌激素时间长容易导致甲亢,同时,甲状腺结节、肿大、甲状腺肿瘤的发生,也与爱生气有密切关系;对于女性来说爱生气最容易的就是乳腺疾病,比如乳腺增生;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在生气时还容易诱发心肌梗死和脑血栓。
气大伤身的道理其实人人都明白,但遇到不愉快时,还是会大发雷霆。
至于管理情绪的方法,就是要能清楚自己当时的感受,认清引发情绪的理由,再找出适当的方法缓解或表达情绪,我们可以归纳成为以下三部曲。我现在有什么情绪?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情绪)?如何有效处理情绪?
现在家长辅导孩子作业是真的要崩溃了,“辅导作业一时七,一直辅导一直气”。
就有一个妈妈因孩子写作业太磨蹭气成急性脑梗住院。
前几年我也辅导孩子作业,真的是“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些作业鸡飞狗跳”。现在已经想不起什么原因了,反正儿子把他自己房间的门锁上,我叫开门也不开,也不知道哪来那么大脾气,硬是把门给踹开了,实在忍不住了要教训他还跳到床上较量,结果床也塌了。等冷静下来反思了自己,我自己气成这样,可是熊孩子该怎样还怎样,根本不会体谅家长的苦心,也不会因为你的暴怒彻底改变爱上学习。
从那以后算是想开了吧,跟未成年的孩子较劲、生气真是不值得。想来我也算是为儿子树立的榜样,毕业以来一直坚持学习专业知识,也有好几个的执业资格证书。孩子自己的人生还是他自己做主吧。“儿孙自有儿孙福”,“现在不吃学习的苦,将来就要吃生活的苦”。
做好理财规划,提高抗风险能力
如果同事小杨有3-6个月的生活费用作为应基金,如果有被动收入比如房租、理财收入,如果她丈夫可以在家利用网络挣钱,这样即使她病也不至于拖累家人。
疫情期间你可以支撑多久?
大家都知道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成年人的底气,是钱给的,
成年人的崩溃,是从缺钱开始的。
理财是一辈子的修行。
理财就是理生活,钱是赚不完的,但可以亏的完,所以不懂的你别碰。你需要不断的学习理财知识,学习新的挣钱模式,比如港股打新、可转债、国债逆回购等。
先测试你风险偏好,一般在银行网站、手机银行、支付宝上都有相应的风险测评,风险偏好将决定你的专属理财产品。
了解理财产品:
第一类:流动性资产,风险低、流动性强(随时变现)、收益低的产品,比如银行活期、货币基金(余额宝、微信钱包等)。
第二类:低风险长期资产,收益略高,比如债券基金、国债、银行定期、银行定期理财产品。
第三类:高风险资产,长期收益高、风险大,股票、股票型基金、混合基金、贵金属、外汇、期货等。
投资策略:
A、预留3-6个月的生活费用作为应基金,建议购买货币基金或手机银行的活期(中国银行的手机银行活期的7日年化收益是3.09%,有时更高),可以随时取用。
B、保险开支以个人年收入的10-20%,根据个人情况合理调整。
C、一般来说年龄越大风险承受力越小,用100-年龄,比如你40岁,就用你年收入的60%进行投资,一半(60%的一半即年收入的30%)投入保本升值比如基金定投、银行固定收益类获得比较稳定的收益,一半投资到高风险的股票中。
为何强调要用你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投资,是因为当你投的钱很少,即使有很高的收益率,但赚的钱也很少,所以要养大你的鹅,才能不断有蛋啊!本金少只是练练手,也算是玩过基金了哈,靠这么点收益也只能吃两次排骨了。
合理规划商业保险,转移风险
到目前为止,很多治疗重大疾病的特效药,副作用小的进口药,医保依然是不能报销的。真正能报销的药品,在已知药品名录里仅仅占到1.4%。
所以我们要及早认识到,社保只是最最基本的保障,虽然必不可少,但是作用十分有限。除了社保,我们还需要给自己配置一部分商业保险。
说起商业保险很多人会认为保险都是骗人的,买的时候说的天花乱坠,这保那保,真的要理赔时已就变成了这也不能保,那也不能保。
其实,这些都是行业乱象导致的,并不是商业保险本身的错。
保险是可以用小钱得到大保障的,确保发生风险时我们积累的财富尽可能不受影响。
只要我们学会配置商业保险,就可以轻松避开这些买保险的雷区。
各种保险种类真是五花八门,而且价格相差极大。如果大家要买保险的话还是要找专业的保险规划师,根据自己情况找到保障性价比最优的产品。
我们应该优先配置的是保障型的保险,比如意外险、重疾险、医疗险、寿险,其次才是理财型保险。
人到中年作为家庭支柱完善的保险配置方案应该是:
重疾险+医疗险+寿险(定期寿险)+意外险。
预防疾病风险最完善的配置是:重疾险+医疗险;预防家庭风险最完善的配置是:意外险+寿险
各个保险的保障内容不同,因为不同的保险保障内容是不一样的,作用也不同,谁也代替不了谁。
幼小的儿童和年迈的老人,没有寿险责任,在保险配置时,不建议购买寿险。
意外险是保障意外伤害而导致的死亡或者残疾。注意啊,是意外伤害,如果是生病导致的死亡或者残疾,那意外险是一分钱都不赔的。交通意外、烧伤烫伤、跌打扭伤、脱臼骨折、室内滑到、高空坠物等是可以理赔的。意外险一般有投保年龄、承保职业限制,不承保潜水、滑雪、攀岩等高风险运动。
重疾险,补偿特定重大疾病,可以附加轻症和中症带来的经济损失。不过呢,重疾险只保障保险合同里的那些病,如果生的是其它病,重疾险就派不上用场了。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医疗险啦。
医疗险,理赔的是医疗费用,比如床位房、检查检验费、治疗费、药品费等。
医疗险与重疾险最大的区别是,医疗险是报销型的,花多少报多少,报销的费用不会超过实际花销。重疾险是直接赔付性的,只要是得了保险合同中所列的疾病是可以直接赔付。
如果得了重疾要花的钱可不只是医疗费用,治病期间收入中断、家庭日常开支、疗养期间雇人照顾、补充营养都需要钱,这些费用医疗险是不能报销的,但重疾险是可以覆盖这些经济损失的。
重疾险、寿险一般都是定期或者终身形式购买,采用的是恒定费率,每年的保费相同。
医疗险、意外险:一般是一年期,也有极少部分是长期险,采用的自然费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保费增加。
如果我的同事小杨配置了重疾险和医疗险,她瘫痪在床也不能说话了,如果是疾病确诊后180后仍一肢技能丧失,语言能力或咀嚼吞咽能力完全丧失就符合重疾的脑中风后遗症—永久性功能障碍,是可以得到理赔的。这样她老公就可以来照顾她,不必让70多岁的老母亲来承担重担了。
余生很长,何必惊慌。只有我们有健康的身体、做好理财规划、给自己足够的保障,我们已经做好准备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