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历史看权力发展

一直以来不管是理论还是主义,在传播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要快速传播和被接受就需要简化。越是简单的东西越容易快速传播和接收。所以很多东西在传播的过程中都做了简化处理,这就导致很多我们接收到的东西不能完全反应他原本所蕴含的意义。

历史的脸谱化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很多事被很多不自觉的带有立场的传播者脸谱化了。导致我们的很多人对历史的人物评价不是黑就是白,一个历史人物的一生是多么长,长到经历波澜壮阔,长到我们现在还在讨论,一个历史人物的一生又是那么短,短到史书的几行字。所以,历史并非我们看见的几行字,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悲有痛、有起有落的人生构成。

最近又看到一句历史中常看见的一句话-“中国的封建历史就是皇权不断集中的过程”,这又是一个简单的容易传播的历史结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是对的,要不然也不会经久不衰,广泛传播。

但是我今天想简单说说权力的发展,说到权力的发展其实就是要说掌握权力的人群的变化或发展。那么从中国的历史来看,皇权在加强的过程中,权力的发展方向是向下的,这是历史的趋势。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又涉及到一个脸谱化的印像,就是皇帝是想做啥就做啥,并且能够做成。这就把权力想的太简单了,皇帝想做事也要借助一些政治势力并给他们赋予权力。皇帝是有权,但是他个人无法事事亲力亲为,那就要把手中的权利给出去。

所以从中国历史来看,权力的发展是逐步向下过渡的,顺序是贵族-大夫-士-民。皇帝通过和不同阶级的联合和赋权来达到自己的额目的和平衡。当然民权时代是没有皇帝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的民权时代是历史的必然和趋势。分封制时代的天子只是共主,各封国是有独立治权的。秦以后,尤其从汉朝的独尊儒术后,皇帝与贵族共治天下,到了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将贵族政治发展到顶峰。隋的科举制度,权力又向下发展了,皇帝为了制衡贵族,通过考试来取官,但这时候能有知识考试的也是有一定积累的家族,但是总体权力是向下的。到了宋朝的宋理出现,皇帝开始与士联合,权力进一步下放。最后才发展到民权时代。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现在的民权制度是领先的,因为西方的所谓议会制度说到底还是贵族政治。议会是贵族之间讨价还价的地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