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常客就是我
昨天的回程,我老板V君的航班比我早两个小时。为啥不一起走?因为V君要早点赶回家陪太太。对,我每天除了被资本主义剥削,还要被老板狂喂狗粮。心好累。刚好,我一个人可以尽情的在日上免税店疯狂血拼,价格比香港给力。
我还在路上,V君发来消息吐槽。
V君平时为人十分和善,能这么淡淡的抱怨,背后的真实情况,可能一般人已经怒了。
作为一个香港老板的大陆员工,我既不能骂大陆同胞,也不能跟他说其实香港的海关态度也超烂的,只好把全世界一起拖下水😓。情非得已,请海关的朋友们谅解。
这应该不算歧视,顶多算欺生。
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
免税店人挺多,每条结账队伍排的都挺长。我正刷卡,突然旁边就吵起来了,貌似有人插队,被插队的一个高个子老外就暴走了。暴走就暴走呗,我被插队也想暴走。关键他一边作势要走,一边嘴里面「This is fxxking radiculous!」「Fxxking joke!」 念念不停。
这时,只见一个工作人员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冲了出去,我一点不夸张,那个起跑,还有助跑,跟百米冲刺一模一样。
到了老外跟前一直讲Sorry,然后开了一个收银台给他结账。这事儿就算平了。
说实话,那个冲刺,比老外之前嘴里的F words更让我感觉不舒服。让我联想起之前日本友人在武汉丢了自行车,两天就找到的事情。
友好和展示热情是对的,过分的区别对待是错的。分寸感把握不好,和不卑不亢就会背道而驰。
我实在是快累散架了,没说什么。没想到排在我后面的姑娘直接爆发了,质问店员,「为什么刚才让我换队伍排的时候态度那么差,对老外态度这么卑躬屈膝?你们是不是太过分了!」
围观群众纷纷附和,看来不是我自己敏感,而是大家都有同感。
这应该也不算歧视,而是谄媚。
————
去香港工作之前,我给自己做了很多心理建设,其中一条,就是要面对一定会出现的歧视。
事实上我并没有感受到太多的冒犯,茶餐厅的不耐烦,海关的粗暴,更多是来自于职业的麻木和焦躁。当我自己有礼貌、守规矩、好好排队、不大声喧哗,没有人会用奇怪的眼光看我。
在银行,来自大陆的同事们,其实是都是很优秀的,尤其是80后90后,都是随着大陆的快速发展成长起来的,眼界与格局,全都不容小觑。不客气的说,都是吃过见过的主儿,谁家不是千尺豪宅住着,小车开着。哪儿有什么歧视可言?
搞笑的是,在香港唯一遇到的一次赤裸裸的歧视,居然来自于我的大陆同胞。我至今清清楚楚的记得,那位姐姐抱着自己三岁的女儿,直视着我的眼睛说,你们东北人和河南人,都是骗子。
我第一个反应,想把她女儿的耳朵捂上。
算是毕生难忘的一段记忆。
我相信,人与人的沟通,主要还是看性格和素质。
我有位美丽的女友,随丈夫一起移居香港,坚持不肯讲粤语,「他们又不是听不懂!」肆意潇洒。而我则国语粤语英语掺杂着讲,只要能清楚表达我的意思,画外音就是,「我听得懂你的话,我也努力配合你的语言习惯,请你也真诚待我。」都是自己的方式。
而真正的歧视,是要怼回去的。听说过港大的毕业生面试,HR冷冰冰的问,「你都在香港读书一年了,为什么还不会说粤语?」同学反问道,「香港都回归20年了,你为什么还不会说普通话?」
所以,这个歧视吧,只要自己底气足,不存在的。
#关哥唠嗑儿#
1. 昨天半夜回来的。因为管制,在香港上空盘旋了40分钟才落地。这种情况其实挺危险,油没了就麻烦了,心里默默的计算自己有多少保额#职业病病得不轻#。
2. 500元/小时的咨询,一直没断过,眼下拖欠了好几个还没解答,这里说声抱歉。毕竟沟通之前我还要花时间去分析,以我的工作量,一周3个是极限了。所以之后要做单独咨询的同学,做好往后排的心理准备,可以先后台问我大概的时间。另外,咨询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跟我咨询职业生涯的规划。说实话我的经验不适用于每一个人,有机会把我的「军师」介绍给你们,咨询单价1200/小时起的职业规划咨询师,人家才是专业的。
3、今天说一家香港老牌餐厅,「新斗记」。是我接待朋友常去的一家,十分具有本地特色。
得过很多奖的老牌子了,最早也是本地饕餮推荐的我。
就是港剧里那种,全家围着桌子吃饭,服务生都是穿西装戴耳机的。
招牌是烤乳猪,烤得酥脆的猪皮,下嘴一包油,香而不腻。蘸上白糖吃,和小时候妈妈熬猪油剩下的「肉滋啦」一个味道,全是幸福感。
流沙包是我的最爱。吃过十几二十家的,这家绝对排的上前三名。馅儿特别足,趁热一口咬下去,满嘴的香气。
干炒牛河,经典中的经典,特别体现一家饭店是否地道。好吃的干炒牛河一定要有所谓的「锅气」,河粉要入味,牛肉要够嫩、不能太干,厨房的火要足够旺,厨师的拿捏要足够熟练。这盘炒牛河,一口接一口停不下来。
老字号发挥稳定,基本踩不到雷。饭点去晚了没地方坐,尤其周末,都是拖家带口去吃早茶。分店不少,大众点评/Openrice搜就好。对港式点心有兴趣的,可以尝试下。
很久没求赞了,点一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