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花溪拾句》诗集
■南国红豆
生活在南国的我,时常记起儿时的巴山蜀水,那里的日落黄昏,总爱勾起我的思乡情怀。顺着南国的风,虽没有叶落黄昏,每每忙过了报刊文审工作之后,总会拿起相册找几张巴山风景照,来梳理一下怀乡的歌,摸着照片上的黄土,好像故乡就在我心中……
恰好就在我想起故乡的时候,我的老朋友田秀先生送来一本《花溪拾句》的诗集稿本。他说,让我写几句话作为诗集稿本序言。说实在的,写序的事,我是写过几部书的序,不是很成功,主要是把握不准书的主弦律,解读不透作者的精神。为此,我也大伤脑筋。
但老朋友的事,也不好推脱,还是尽我之能事,把序写好!翻开微信一看,“花溪”这地名,我便想起,在2017年的一个春天,也是田秀先生转过来的《他,洪昌先生》诗集,我还记得那作者叫六月雪,我写过序。之后,田秀先生说六月雪很喜欢那序,但我不十分有印象。而今,相隔恰好一年,是不是这个日子就是我望乡的“好望角”呢?大概是吧!
其实,我是编审诗歌新闻的编编匠,虽在大学专业学过文艺理论及其评论等方面的东西,还不敌过田秀先生一半的功夫,还是怕田秀先生笑我,所以我还是认真写序的好。说实在的,《花溪拾句》之中的“花溪”好,带上几分好奇,顺花溪之美去读着诗人从花溪边拾回的诗歌。读着读着,我仅不知道是我在读诗呢,还是那些诗在读我!总之,我和《花溪拾句》好像也成了青梅竹马了,互生感情,你说怪不怪?我是从读诗的少女走过来的,到如今,我读的书堆满我的所有空间,常有人笑我汉牛塞屋,也是。但我却没有被哪一本诗集,感动得情天情海的。这本《花溪拾句》诗集却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一次。
我是带上泪花读完这一百多首诗的,读到最后,正用手绢拭泪的时候,我丈夫下班回来见到这模样,打趣问我“想我啦?”,我推了他一把,“一边去,我想诗啦!你看,这些诗歌写得多好啊!”,丈夫也是文学硕士,很有诗歌天赋的。他看了一两首诗,忙问我:“哪来的?这才叫诗吗!”。我看了丈夫一眼,“还算你有眼有珠!”,接着说,“来自家乡大巴山。”,“我就知道是你那位田先生的。”,“错,是田先生的一位朋友写的。”在他前面,我倍感自豪!我一生拥有的朋友都是文学高材生。
这本诗集稿本,其构思从朴实中让我们看到了诗人的功底,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啦!平铺下去,层层浪花潮涌,其韵无穷。精当的诗情“金线”,真是金光闪闪。自由来去的“物象”情深似海,仿佛夜半钟声敲在我的心坎上。以前,我读到的诗歌,只是觉得其中的句子里的词语美,除此之外,其他更是空空也。那些诗人总爱装模着样地摆架子,真正把诗写到读者心里去的有几何?这是我感动这本《花溪拾句》的地方。
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以前,我不大相信这种说法,今天读到《花溪拾句》,我服了,而且是彻彻底底的服了。我在想,是不是好故事才佩写一首好诗呢?《花溪拾句》这本诗集稿本已经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一首诗一首歌背后都有一则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故事。读了这本诗集稿本,让我深深感到田先生对我真好,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去读真情诗歌,沐浴着诗歌真情。我在想我的好心情一半是田秀给的,好像他最懂我,事实上他深知我心。对着西窗,我不知说了多少个“谢谢”,因为我每读完一首《花溪拾句》里的诗歌之后,都会这样。
《花溪拾句》诗集稿本,一个最为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句句朴实,句句真情。我也在想,朴实与真情是好朋友吗?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诗人信华美的句子去赶时尚呢?在大学里,教授总是说,“朴实见真情。”我们几个女生在下边总是私笑,“教授,你老了,哪有什么真情不真情的”。我也在老,久违的真情远离我太久啦!今天,与《花溪拾句》相遇,让我又回到了少男少女那岁月,我也和激情一起在心跳在燃烧!
感谢,一路有你,《花溪拾句》!感谢,一路有田秀先生!有了《花溪拾句》的真情真爱,我永远不老!
好,以此为序!感谢《花溪拾句》及其作者诗人先生!
2018年1月24日于广西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