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共读第一章第一节,自律~问题和痛苦)
人生的本质绝非享乐,而是苦难。
一类是无法抗拒的天灾人祸,比如地震。
一类是重大挫折。比如失恋,亲人离世,事业失败,婚姻破解等个体在生活中的重大挫折。
通常有人比较顺利,有人命运多戕。不过一定是没有完全的幸运儿。
我一直以为李老师就是属于那种比较的幸运儿:岁月看不到年龄的痕迹,娴静,美丽,温暖,温和,体面的工作,优秀的孩子,幸福的家庭,有信仰,坚持读书,早起有一套自己的晨练操,有一个好大的阳台养着自己喜爱的花儿,可以看着花自顾自的进入冥想。
然而,她在这天的领课学习中,提及自己,在小学时父亲就过世了。
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她没有能力去解决和应对这样的现实,转而退缩到想象的世界里——每天都希望天快点黑,她就可以躲在床上,在梦里与父亲讲述,今天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
大学毕业时,母亲去世了。李老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走不出来。
直到她在阅读中,看到一句: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突然顿悟。君不见整个人生都催人泪下。
认清生活的真相以后,反倒坚强,站立起来。
到这里,我跑了神,想想自己因为失恋陷入抑郁,所谓的苦,和老师的苦,比起来算个什么呀。就像以前看过的一本书,有句话,大意是,你所受的苦,盖不住他的一只碗。
又转念一想,不是这样盲目比较的。那些发生在自己生活里的事件,对于自己都是有意义的。不要否认,不要轻视。
罗曼罗兰说,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只有认清生活本质的苦难以后,仍然热爱生活。
不被苦难颠覆,不被急流险滩淹没。
认清生活的真想以后,除了更坚强,更应懂得珍惜,珍惜和体会微不足道的快乐。和我们常说的小确幸不是一样么?
人人都有本能的防御。不喜欢让我们焦虑的东西,回避或者把他们压抑在我们的潜意识中。
(防御的方法:否认,压抑,反向表达,补偿,合理化)
防卫归因的意思是,大部分人都会认为,不幸会更容易发生在别人身上,好运更倾向于降临在自己身上(反过来想的这类人比较少)。这样的心理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悲伤的阶段,经常是这样的模式:
否认→愤怒→讨价还价→忧郁/抑郁→接受。
文本中对于自律的概念是: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中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为了更长远的利益,积极的去面对目前的困境。比如一个小朋友本来是不想写作业的,“更长远的利益”是不被老师批评,不叫家长,因而他采取“积极的”并且“主动”的态度,去完成写作业这件事。
在这里,有人提问自律和自控的区别。
个人认为,自控倾向于具体的行为上。自律更广阔,范畴更大些。
自律是一个成熟的标志,一种积极态度,所以我们能改变的是态度。
问题是消除不掉的。
解决一个,又来个新的,接踵而来。
改变本身就意味着带来新的问题。所谓不破不立,必须破,必须改变。
不碰触内心的痛苦,没有办法理解别人的痛苦。无法“共情”。
不接受内心的黑暗,无法接受别人。无法“接纳”。
心灵成长的过程:洞悉内心,了解自己和别人的过程。
像李老师常说的,
人,没有简单活着的福分。
渴望生活简单,期待(甚至期待别人)活的简单点,恰恰是说明自己是脆弱的,应对复杂的能力是欠缺的。
问题在关系中产生,问题也在关系中呈现,问题也在关系中解决。
在复杂关系的淬炼中成长,提高,强大。不断丰富自我,创造幸福。承受苦难是一种能力。
不能承受不幸本身就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