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从一诞生,拥有眼睛那一刻开始,就知道这个世界不是规规矩矩的,而是奇形怪状的,这种奇形怪状来源于大自然纯天然的雕砌,因为它我们知道了“窗子之正”“金字塔之尖”“楼梯之斜”以及“天外之圆”,可是很快人类又有了另一个疑问:它们是多正多尖多斜多圆?
古老科学家们为此创造了很多测量工具,但圆周长却没有办法准确测量,不过在公元前2500年胡夫金字塔建造的时候,他们似乎触及到了一个神秘的数据,也就是今天要说的圆周率π,它主要被用来计算圆的周长面积和半径,看似无用,但直到现在都还在被计算。为什么?
开始是因为大家始终无法得出一个准确的π值。出生于公元前287年的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计算出了历史上第一个圆周率近似值,他求出圆周率的上界为223/71,下界是22/7,最终得到它们的平均数3.141851;到了公元480年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的手中,这个数值一会儿变成3.1415926,一会儿变成3.1415927,谁也不能够说它是准确的。
然后π这个值竟然还永无止境。由于它本来就不是一个规则的圆,其实是一个不管怎么分割它,都是一个看起来是圆的多边形,于是数学家们似乎陷入了为它“加尾巴”的热情之中无法自拔,15世纪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求到了圆周率的后17位,打破了祖冲之的7位,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范·科伊伦甚至投入毕生精力就为了算它,终于在1959年算到了第20位小数值,这串数值现在还被刻在他的墓碑上。
随着大家方法的更新,圆周率越来越长,1789年斯洛文尼亚数学家Jurij Vega得出来140位;1948年弗格森和伦奇一起算到了第808位;1949年之后这个任务被交给了计算机,当时直接算出来2037个小数位;1973年是1000000位;1989年到了恐怖的10.1亿;2011年是10万亿;到现在已经是31.4万亿位,并且这个数值屡屡更新,一直未停。
于是有人就要问:疯了?到底其中有什么谜?它又有什么作用?首先很负责任的告诉你它就是用来算算圆形的,这样算好或那样算好,它就是算圆形。但是它又不仅仅只是这么简单,因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包括圆形,人们的生活也一定离不开它,所以航天航空需要这个数值,集成电路也需要这个数值。
其二就是我们都知道,现在计算圆周率的都是超级计算机,它其实已经发展成为了检测计算机一个项目,能够非常直观有效的判断一台计算机的功能是否强大,所以其实各国的计算机依然也存在一个竞争关系,谁算出来的数据更准确更长,谁的技术水平就更高,谁的资本就更多,谁的脊梁就更硬。
其三就是数学家们的执着了。前面说到过圆周率演示的其实不是一个正常的圆,而是一个其它圆形无限叠加后近似的圆,无论怎么分割怎么计算数值,它都是一个不规则的无解数,但若是把它计算完,那就意味着所有的圆确实也都不是平滑的圆,数学体系上很多的东西都要被推翻,而第一个算完的人,岂不是就是第一个发现者?想想这个,科学家们能不兴奋,能不使劲算吗?
第四是其实大家都觉得一种未知的东西,可能与宇宙的奥秘,人类的未来相关,毕竟有人随便造一个圆都是3.14,这似乎意味着这个世界是有某种大家看不到的潜在的规律的,找出并破解这个规律,那么人类何去何从,是渺小的芥子还是真正的伟大,是奇迹还是平常,是不是能够更为确切的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