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臻华 文
记得在一篇家教文章中读到一位家庭教育指导师的理念:一个家庭要拥有完美和谐的亲子关系,必须要学会创造一些共同的家庭活动。当时似懂非懂,也不知运用。也是歪打正着,因为孩子的视力不好,听说常打乒乓球可以锻炼视力,于是,这几年来,一到周末的早晨,我就和孩子爸带着两娃去打乒乓球。
说真心话,我球技那个滥,还是初中时偶尔打过。好在孩子也是一点不会,我们就从最简单的把球往桌上一扔,然后用拍子打起去练起。好在孩子爸的技术还可以,他当起了我们的总教练。不过,他常以各种理由缺席,有时说他睡得太晚啦,有时说我们起床太晚啦。但我们仨照去不误。孩子常埋怨他不肯去,也与他有些疏远。
可是只要有他们的爸爸在场,气氛就特别活跃,一个是他的球技好,孩子爱和他打,另一个是他的知识广博、说话风趣,常逗得孩子们乐哈哈。他也常讲一些乒乓球比赛的趣事给孩子们听,并把一些人生道理融入讲解。
刚开始,孩子们打得少,捡球多,都不愿意打,有退缩之意。孩子爸就对孩子们讲体育运动是一种竞技,最重要的并不是要拿冠军,而是在竞技中那种不服输的精神,一个人只要有了这种精神,做什么事都不怕,慢慢学,慢慢练,总能学会。于是,孩子又重新鼓起劲来打,然后他又故意打到他们的面前,或者故意装着接不到球,孩子赢了球,有了成就感,自信心也慢慢建立起来了。随着打球的时间长了,孩子们的球技自然也渐渐好起来,甚至比我都打得好,可以和他们的爸爸PK了。
最让我惊喜的是这项活动渐渐固定下来,以前一到周末,孩子爸就被朋友拖得去打牌,后来也常推辞,尽量早回家,养足精神,和孩子们早早起来去打乒乓球。一边打球,一边聊天,孩子们告诉我们 学校的趣事,班上哪个同学经常不交作业、哪个同学是老师的得意门生,哪个最会发言……孩子的爸爸就讲一些社会上的事给我们听,讲三国、讲抗日战争、讲美国总统的执政理念、讲世界五砖……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越来越爱和他们的爸爸呆在一起。
在打球的过程中,总教练不时提醒我们仨注意姿势:
立足肩宽微提踵,屈膝弯腰莫挺胸, 拍置腹前眼注视,准备移动体放松。
发 球时要伸掌抛球向上空, 上下侧旋擦球面,长短轻急力不同。
接 发 球要来球旋转反向送, 上旋推挡下旋搓,长抽短吊争抢攻。
还有什么正手攻球、反手攻球、推 挡 球、搓 球、削 球、弧 圈 球……
我对此表示很蒙圈,孩子们学得兴致盎然。
打完乒乓球,我们就去吃早餐,从藤田特色到重庆口味,从必旺客到好口福,只要听说哪家早餐店好吃,我们就去尝。这两项成了我们家周末固定的活动。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第5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