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让训练营的朋友们每人写一个《个人成长规划》,有几个朋友写道:坚持每天读书写作,一年发表五篇文章。
这个成长规划至少有两点问题。
一是目标不清晰,读书和写作没有具体量化指标。
每天坚持读书,但读书怎么读?多长时间读一本书?每天读多少页?总不能一两个月只读了一本书吧?只有目标量化之后,才具有可操作性。
我曾多次提到的一本书,就是二志成先生写的《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这本书中,关于读书是这样量化的:三天读一本书。每天早中晚各读书1小时。早上醒来后,在心里默念三遍:我要读书,我要读书,我要读书!然后起床开始读书一小时,也可以利用通勤路上在等车坐车时候读书。早上开始工作前,用五分钟时间,背诵五条励志名言。随身携带一本书。
挑战100天读30本书计划。准备好30本书,自己喜欢的,不拘种类,放在书桌上,方便随时翻看。目的是让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同时训练阅读的速度。读的快,才能读的多。读的快才能在短时间内反复读两遍,甚至三遍,五遍。读书太慢,直接影响你读书的质量。你一个月读了一本书,另一个人一个月读了10本书,还把其中一本书读了三遍。你觉得谁的收获会大一些?结果不言而喻。读书慢不一定效果就好。
读100本自己专业领域的书。三年内,要读自己专业领域的理论书籍100本以上,让自己在单位能够立足。你看,有时间,有数量,目的明确。这样的规划文案才实用。
再来说说写文章这件事。写文章究竟日更好不好?不少人找我辩论过。我只能说,我不苛求别人,大家一定要自己保重,量力而行。如果身体条件不允许,如果因此而影响到你的家庭和睦,请及时停止,不然那将会是我的罪过。其实,我们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妻,为人夫,为人子,责任重大。真正属于我们的时间,我感觉就是早上早点起床这一段时间。
我的建议是尽量天天写,多读多写才有可能出彩。有人说,乾隆皇帝在位63年,总计写下了43000余首诗,其诗词创作的总量已接近于整部《全唐诗》。最最著名的却只有那首《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芦花看不见。据说,最后一句还是大学士纪晓岚补充的。
我想说,人家乾隆皇帝的主业是做皇帝,不是搞文学创作,做什么诗人,写诗那是闲的蛋疼的业余爱好,人家就是不写,照样做皇帝。写出来,没人敢说不好。至于写的水平不咋滴,没有流传下来几首诗像样的,但在开创了“康乾盛世”这一大背景下,根本是毛毛雨啦。
我们呢?给我们一年时间,让你打造出来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爆文来,你能做到吗?我反正是做不到啊,给我五百万也做不到。我曾试着憋三天时间写了一篇文章,想着能一炮打响,一炮走红,然后再一鸣惊人,粉丝暴涨,只可惜发出来之后以为是一个炸雷,放出来却是一个出栗子屁。
没办法,还是老老实实的,别做青天白日梦。既然写的不好,那就天天写,说不定哪天有了灵感和奇迹出现,放了一个彩虹屁,这些都是未知的。最起码,见面的朋友总会说,不错不错,你写的不咋着但精神可嘉,能坚持天天写,确实很难得。
说实话,这话已经洒家很受用了。能得到朋友们这样的评价,我就很满足,心里默念着“嘚齐哐齐”。于是乎,俺这腰也不疼了,走路也有劲儿了,一口气就“噌噌噌”爬上四楼,哦,赶紧又下了一层。哎呀妈呀,一走神儿,就跑过界了,俺家在三楼呢,被人看到该误会了。
二是界限不够分明。
目标:一年要公开发表5篇文章。这一目标是需要得到编辑老师的欣赏与认可的,需要符合刊物的价值取向,还要符合当下舆论大环境宣传的主题要求。我提出的建议是改为:每周投稿必须一次,力争发表5篇文章。
写文章和投稿,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发不发?何时发?我们难以预料,把目标建立在不可控的事情上,其实很虚幻。丑媳妇总要见公婆,不敢投稿,不把锥子放在袋子里,才能不外现,如何被人发现呢?
我们一定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哪些事情经过自身努力可以做到,哪些即使再努力也做不到,自己心里要掂量清楚。不是只要努力奔跑,我们就能成为下一个“苏炳添”,百米9秒83,但成为苏炳添第20,跑11秒,也很不错啊。
规划文案不明晰,将大大影响我们的执行力。头脑不清醒,方向不明确,将导致我们劳而无功。不是每一个奋力写教学反思的老师,就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做一个明师——一个明明白白的老师,你我还是有希望的。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