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阳明之政
一、木运不及之年“少角”丁卵、丁酉
【原文】
阳明之政(1)奈何?
歧伯曰:卯酉之纪也(2)。阳明少角少阴(3)清热胜复同(4),同正商(5)。丁卯岁会丁酉(6)其运风清热(7)少角初正太徵少官太商少羽终(8)
【讲解】
(1)阳明之政
“阳明之政”,指阳明燥金司天之年。
(2)卯酉之纪也
此承上句,意即凡是年支上逢卯、逢酉的年份,都是阳明燥金司天之年。甲子一周六十年中,年支上逢卯逢酉属于阳明燥金司天之年者计有丁卯、丁酉癸卯、癸酉、己卯、已酉、乙卯、乙酉、辛卯、辛酉等十年。
(3)阳明,少角、少阴
“阳明”,指阳明燥金司天。“少角”,指木运不及之年。“少阴”,指少阴君火在泉。全句意即后文所指之丁卯、丁酉两年是木运不及之年,司天之气是阳明燥金,在泉之气是少阴君火。
(4)清热胜复同
“清”,指清凉之气,此处是指阳明燥金司天之气。“热”,火热之气。“胜”,指偏胜。“复”,指恢复或报复。全句意即木运不及之年,春天里应温不温,气候偏凉,由于自然调节的原因,到了夏天气候又偏于炎热。用五行概念来说,也就是木运不及之年,金来乘木。阳明燥金司天之年,乘克更甚。由于胜复的原因,火又克金。王冰注:“清胜少角,热复清气,故日清热胜复同也。”张隐庵注:“丁主少角,即木运不及,故金之清气胜之。有胜必有复,火来复之。故为清热胜复同者,谓清热之气与风气同其运也。”均属此义。
(5)同正商
“正商”,即金运平气之年。“同正商”,意即木运不及之年,金来乘木。如果再
遇上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则克上加克,这一年的春天就会象金运平气之年的秋天一样,应温不温,应长不长,自然界一片清肃,严重反常。这与《五常政大论》中所述的“委和之纪……上商与正商同”完全一样。王冰在此所注的“上见阳明,则与平金岁化同丁卯、丁酉岁,上见阳明”,即是指此而言。
(6)丁卯岁会,丁酉
“岁会”,即岁会之年。凡是岁运与年支的固有五行属性相同的年份,就属于岁会
之年。丁卯年的年干是丁,丁壬化木,属于木运。其年支是卯,寅卯属木。岁运与年支五行属性相同,所以丁卯年属于岁会之年,故曰“丁卯岁会”。丁酉和丁卯,从司天之气来说,卯酉阳明燥金司天,完全一样,但酉在五行属性上则属于金,与丁卯年不同,非岁会之年,所以丁酉分列在丁卯之后。
(7)其运风清热
“风”,指风气。风在五行归类上属于木。“清”,指凉气。清在五行归类上属于
金。“热”,指火气。热在五行归类上属于火。“其运风清热”,意即木运不及之年,春天里应温不温,气候偏凉,好象秋天一样。到了夏天由于自然调节的原因,反而要比般偏热。王冰注:“不及之运,常兼胜复之气言之,风运气也,清胜气也,热复气也。”这就是说“风清热”三字,就是指运气,胜气、复气而言。
(8)少角初正太徵少宫太商少羽终
此表说明丁卯、丁酉年的客运初运是少角,二运是太徵,三运是少宫,四运是太
商,终运是少羽,主运如常不变。
二、火运不及之年“少徵”癸卯、癸酉
【原文】
阳明 少徵 少阴(1) 寒雨胜复同(2),同正商(8)。癸卯同岁会癸酉同岁会(4)其运热寒雨(5)。
少徵 太宫 少商 太羽终 太角初(6)
【讲解】
(1)阳明 少徵 少阴
“阳明”,指阳明燥金司天。“少徵”,指火运不及之年。“少阴”,指少阴君火在泉。全句意即后文所列之癸卯、癸酉年是火运不及之年,司天之气是阳明燥金在泉之气是少阴君火。
(2)寒雨胜复同
“寒”,指寒冷之气。“雨”,指雨湿之气。全句意即火运不及之年,在夏天里应热不热,气候偏冷,由于自然调节的原因,到了冬天反而相对不冷,不下雪而下雨,气候较平常的冬天相对偏热。用五行概念来说,也就是火运不及之年,水来乘火,所以夏天里偏冷。由于胜复原因,土又来克水,所以冬天里雨湿流行。因此张隐庵注云:“寒者,寒水之气,雨者,湿土之气,寒胜少征,土来复之。”
(3)同正商
“同正商”,意即火运不及之年,火不能克金,如果再遇上这一年的司天之气是阳
明燥金,那就完全由司天之气用事,因此这一年的夏天应热不热,应长不长,一片肃杀之象,好象秋天一样,属于严重反常。这与《五常政大论》中所述“伏明之纪
上商与正商同”完全一致。王冰注:“岁上见阳明,则与平金岁化同也,癸卯及癸酉岁上见阳明。”即指癸卯癸酉年的气候特点而言。
(4)癸卯同岁会,癸酉同岁会
“同岁会”,即同岁会之年。本论下文云:“不及而加同岁会。”这就是说,凡是
岁运与同年的在泉之气在五行属性上相同,而且岁运又是属于不及的就叫“同岁会”
癸卯年,癸酉年,年干是癸,戊癸化火,癸属于阴干,因此属于火运不及。癸卯、癸酉年的年支是卯酉,卯酉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岁运是火,在泉之气是火,而且岁运又是火运不及之年,所以癸卯、癸酉年是属于同岁会之年,因此原文谓:“癸卯同岁会,癸酉同岁会
(5)其运热寒雨
“热”,指癸卯、癸酉年为火运不及。“寒”,指水来乘之。“雨”,指水乘太过,土气太复。质言之,亦即癸卯、癸酉两年夏天偏冷,冬天偏热。
(6)少徵 太宫 少商 太羽终 太角初
此表说明癸卯、癸酉年的客运初运是少征,二运是太宫,三运是少商,四运是太羽,终运是太角。“太角初”是指主运仍是以木运为初运,“太羽终”是指主运仍是以水运为终运,亦即主运任何时候均系按木火土金水顺序进行.始终不变。
三、土运不及之年“少宫”己卯、已酉
【原文】
阳明 少宫 少阴(1)风凉胜复同(2)。己卯已酉(8)其运雨风凉(4)。
少宫 太商 少羽终 少角初 太徵(5)
【讲解】
阳明少宫少阴
“阳明”,指阳明燥金司天。“少宫”,指土运不及之年。“少阴”,指少阴君火
在泉。全句意即表中所列之己卯、已酉年是土运不及之年。司天之气是阳明燥金,在泉之气是少阴君火风凉胜复同。“风”,指风气偏胜,气候偏温。“凉”,指寒凉。全句意即土运不及之年,在长夏季节里,应湿不湿,风气偏胜,气候偏热。由于自然调节的原因,到了秋天反而相对寒凉。用五行概念来说,也就是土运不及之年,木来乘土,所以长夏应湿不湿,雨水很少,出现早象。由于胜复原因,金来克木,所以秋天里又比一般清凉。因此,张隐庵注
云:“士运不及,风反胜之,清凉之金气来复”。
己卯己酉
指己卯年和己酉年。此两年年千是已,甲己化土,所以岁运是土运。已是阴干属于
不及,所以这两年是土运不及。其年支是卵酉,卯酉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所以
这两年司天之气是阳明燥金,在泉之气是少阴君火。
其运雨风凉
“雨”,指土运。此处指已卯、己酉年为土运不及。“风”,指木,意即土运不
及,木来乘之。“凉”,指金,意即木乘土太过,金气来复。质言之,亦即已卯、己酉
两年中长夏雨少偏早,秋天偏凉。
(5)少宫太商少羽终少角初太徵
本表说明己卯、已酉年的岁运,初运是少宫,二运是太商,三运是少】,四运是少
魚,终运是太徵。“少角初”,指主运初运为木,“少羽终”,指主运终运为水。如前
不变。
四、金运不及之年“少商”乙卯、乙酉
【原文】
阳明少商少阴(1)热寒胜复同(2),同正商(8)。乙卯天符(4)乙酉岁会,太一天符(5)。其运凉热寒(6)。
少商太羽终太角初少徵太宫(7)
【讲解】
(1)阳明少商少阴
阳明,指阳明燥金司天。“少商”,指金运不及之年。“少阴”,指少阴君火在
泉。全句是指表中所列乙卯、乙酉两年是金运不及之年,司天之气是阳明燥金,在泉之气是少阴君火。
(2)热寒胜复同
“热”,指火热之气。“寒”,指寒冷之气。“热寒胜复同”,意即金运不及之
年,秋天里应凉不凉,气候偏热。由于自然调节的原因,到了冬天又会出现比一般冬天寒冷的气候变化。用五行概念来说,也就是金运不及之年,火来克金,所以秋天应凉不凉,气候偏热。但是由于胜复原因,火克金太甚时,水又可以来克火,以求全年气候相协调,所以冬天又会特别寒冷。这种现象也就是张隐庵所注的:“火胜少商,寒气来复。”
(3)同正商
“同正商”,意即金运不及之年,如果遇上阳明燥金司天,那么这一年不及的金
运,由于得到司天的金气相助,就可以因而构成金运平气之年。在这一年的秋天里气候可以完全正常。乙卯、乙酉两年,从岁运来说,是金运不及之年,但从岁气来说,是卯酉阳明燥金司天,“运不及而得助”,所以乙卯、乙酉年,实际上是平气之年。《五常政大论》谓:“从革之纪……上商与正商同。”王冰注云:“上见阳明,则与平金运生化同,乙卯乙酉其岁上见也。”即属此义。应该指出,在阳明燥金司天的十年中,少角之年“同正商”,少徵之年“同正商”,少商之年“同正商”。但是,只有少商之年“同正商”是平气之年,其它均属反常。这是因为少商之年是金运不及,金运不及之年,遇上阳明燥金司天,所以可以构成平气。这也就是说金运不及之年,秋天里应凉不凉,气候偏热,但是如果可以构成平气的话,则这一年的秋天就同正常的秋天一样。其它两年则不然,少角之年,少徵之年,一个反应在春,应温不温,一个反应在夏,应热不热,如果再遇上阳明燥金司天,那就只能凉上加凉,春行秋令或夏行秋令,属于自然气候的严重反常。因此,虽然原文都是“同正商”三字,王冰注文也几乎完全一样,但属平气,一属反常,完全不同,读时必须注意加以鉴别,以求正确理解。
(4)乙卯天符
岁运与司天之气五行属性相同,即天符之年。乙卯年的年干是乙,乙庚化金;乙咖
年的年支是卯,卯酉阳明燥金司天。岁运是金,司天之气也是金,岁运与岁气相同,因此乙卯年属于“天符”。“乙卯天符”,即乙卯年为天符之年。
(5)乙酉岁会,大一天符
岁运与年支的五行属性相同,即属岁会之年。乙西年的年干是乙,乙庚化金,年支
是酉,申酉属金。岁运是金,年支的五行属性也是金,岁运与年支的五行属性相同,因此乙酉年属于“岁会”。“乙酉岁会”,即乙酉年为岁会之年。不过乙酉年从司天之气来说则和乙卯年又完全一样,即乙酉年的司天之气也是金,所以乙酉年也是天符之年。既是天符又是岁会的年份,名曰“太一天符”,因此乙酉年也是太一天符之年。“乙酉岁会,太一天符”,意即乙酉年既是岁会之年,又是太一天符之年。
(6)其运凉热寒
“凉”,指金运,此处指乙卯、乙酉年金运不及。“热”,指火,意即金运不及,
火来乘之。“寒”,指水,意即火乘金太过,水气来复。质言之,亦即乙卯、乙酉两年中秋天偏热,冬天偏冷。
(7)少商太羽终太角初少徵太宫
本表说明乙卯、乙酉年的客运初运是少商,二运是太羽,三运是太角,四运是少
徵,终运是太宫。“太角初”,指主运初运为木。“太羽终”,指主运终运为水。如前不变。
五、水运不及之年“少羽”辛酉、辛卯
【原文】
阳明 少羽 少阴(1)雨风胜复同(2),辛卯少宫同(8)。辛卯辛酉其运寒雨风(4)。
少羽终 少角初 大徵 少宫 太商(5)
【讲解】
(1)阳明 少羽 少阴
“阳明”,指阳明燥金司天。“少羽”,指水运不及之年。“少阴”,指少阴君火在泉。全句意中表中所列之辛酉、辛卯两年是水运不及之年,司天之气是阳明燥金,在泉之气是少阴君火。
(2)雨风胜复同
“雨”,指雨湿之气。“风”:指风气。“雨风胜复同”,意即水运不及之年,冬天里应冷不冷,雨湿流行,不下雪而下雨,气候偏湿。由于自然调节的原因,到了第二年春天,风气偏胜,雨水相对减少。用五行概念来说,也就是水运不及之年,土来克水,所以冬天雨水偏多,气候偏湿,但是由于胜复原因,土克水太甚时,木又来克土,以求气候协调及相对平衡,所以春天雨水又相对减少。张隐庵注此云:“雨乃胜气,风乃复气。”其义亦即同此。
(3)辛卯少宫同
“辛卯”,即辛卯年。“少宫”,即土运不及之年。“辛卯少宫同”,意即辛卯年在气候及物候变化上与土运不及之年相似。按《五常政大论》谓:“涸流之纪……少羽与少宫同”。意即凡属水运不及之年,由于土来乘之的原因,所以雨湿流行,但毕竟岁运是水运而非土运,所以它只能似土运主岁之年而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土运主岁之年,这也就是该篇原文所谓的“从土化”,以及王冰所注的“水土各半化也”。按照《五常政大论》所述,应该说少羽之年都同少宫,也就是说辛卯、辛酉两年都与少宫同才是,但此处独言“辛卯少宫同”。何故?对于这个问题,注家解释不一。王冰未解释,《新校正》也未作解释。张介宾则认为不好解释,疑原文有错简。他说:“本节只言辛卯,不言辛酉,或其传久之误耳。”张隐庵则认为与年支有关。他说:“厥阴司天之岁,木气上临,土受木之制,辛酉岁乃金水相生之年辰,故止言辛卯岁也。”高士宗所注较张注明确些。他说:“水运不及,则士气胜,当辛卯之岁,卯木制土,故辛卯少宫同。”笔者认同张隐庵和高士宗的注解。这就是说,从水运不及之年来说,都可以说“少羽与少官同”,但各个具体年份仍应具体分析。水运不及之年,六十年中有辛未、辛已、辛卯、辛丑、辛亥、辛酉等六年。其中辛未、辛丑两年是太阴湿上司天,因为司天之气是上所以这两年是“同正宫”而不是“同少宫”。辛已、辛亥两年是厥阴风木司天,因为司天之气是木,木能制土,这两年气不能偏胜,因而也就不从士化或半从土化,所以这两年虽然也是水运不及之年,但不言“同少宫”。再看辛卯、辛酉这两年。虽然这两年从司天之气来说都是阳明燥金司天,金可以克木,本来水运不及,土就要来乘之,现在金又克木,土失其制,因此也就更加容易从土化。但是辛卯、辛酉这两年在年支上有不同,所以还是有区别的。辛卯年的年支是卯,卯属于木,虽然在制土这个问题上,它远不如司天之气强,但对土也有一定承制作用,从而也就削弱了土气乘水的作用,所以就只能“半从土化”,因而原文谓“辛卯少宫同”。辛西年的年支是西,酉属于金。金可以克木,从而减弱了对土的承制,增强了上气乘水的作用。尽管在克木这个问题上也远不如司天之气强,但也有一定承制作用。所以,它虽然不能同辛巳、辛亥两年来比,可以不言“同少宫”,但与辛卯年比较则确有区别。窃以为这就是本节原文在谈辛卯辛酉两年的气候变化时,独言“辛卯少宫同”,而不言辛剪辛西同少宫的原因。
(4)其运寒雨风
“寒”,指水运,此处指辛卯、辛酉水运不及。“雨”,指湿土。“其运寒雨风”
意即水运不及之年,土来乘之。“风”,指木,意即土乘水太过,则木气来复。质言之,亦即辛卯、辛酉两年,冬天多雨,次年春天多风。
(5)少羽终少角初太徵太宫太商
此表说明辛卯、辛酉年的客运初运是少羽,二运是少角,三运是太徵,四运是太宫,终运是太商。“少羽终”,指主运终运为水。“少角初”,指主运初运为木。值得
指出的是:本节在排列次序上少羽与少角相连,太徵与太宫相连,有失五音建运太少相生之义。其中少羽与少角相连,可以从主运初运系以岁运为准,辛卯、辛西年为水运不及之年,属少羽之年,所以主运初运必须是少角,因而构成少羽与少角相连的次序。而太徴与太宫相连,则无法解释,因此此处之太宫可能属于刻误。据一九六三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黄帝内经素问》已改正为“少宫”。
六、阳明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
【原文】
凡此阳明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1),天气急,地气明(2),阳专其令,炎暑大行(3),物燥以坚,淳风乃治(4),风燥横运,流于气交,多阳少阴,云趋雨府,化乃敷。燥极而泽(5),其谷白丹(6),问谷命太者(7),其耗白甲品羽(8),金火合德(9,上应太白荧惑(10)。其政切,其令暴(1),蛰虫乃见,流水不冰(12),民病咳嗌塞13),寒热发,暴振漂(1),癃闵(15),清先而劲,毛虫乃死(16),热后而暴,介虫乃殃(17),其发璪胜复之作,扰而大乱,清热之气,持于气交(18)。初之气,地气迁,阴治凝,气始肃,水乃冰,寒雨化(19)。其病中热胀,面目浮肿,善眠,鼽衄qiú
nǜ嚏欠呕,小便黄赤,甚则淋(20)。二之气,阳乃布,民乃舒,物乃生荣(21)。厉大至,民善暴死(2)8三之气,天政布,凉乃行(23),燥热交合,燥极而泽(24),民病寒热(25)。四之气,寒雨降(26)。病暴仆,振栗谵妄,少气嗌干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血便(27。五之气春令反行,草乃生荣,民气和(28)。终之气,阳气布,候反温,蛰虫来见,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温(29)。故食岁谷以安其气(30),食问谷以去其邪(31),岁宜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32),安其运气,无使受邪,折其郁气,资其化源(3)。以寒热轻重少多其制,同热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34),用凉远凉,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用温远温,食宜同法。有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乱天地之经,扰阴阳之纪也。
帝曰:善。
【讲解】
(1)凡此阳明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
“阳明司天之政”,指阳明燥金司天之年。“气化运行后天”,“后天”,此处指
后天时而至,亦即至而不至。全句意即阳明燥金司天的十年中,由于其年干都是阴千,均属于岁运不及之年,所以各年的气候与季节不完全相应,气候不与相应季节同时而来,至而不至。
(2)天气急,地气明
“天气”,指司天之气。“地气”,指在泉之气。阳明司天一定是少阴在泉。阳明
属金,主凉,主燥主收,主杀。阳明司天,所以原文谓“天气急”。少阴属火,主
热,主长,所以少阴在泉原文谓“地气明”。张隐庵注:“阳明司天,则少阴在泉。金令在上,故天气劲急,君火在下,故地气光明。”质言之,亦即凡属阳明金司天之年,其气候待点是上半年气候偏凉,下半年气候偏热。
(3)阳专其令,炎暑大行
以下几句,较难理解,历代注家或回避之不作注解,或虽然注解但比较含混。“阳专其令,炎暑大行”句,王冰未注,《新校正》亦未注,张介宾有注,但他认为:“凡阳明司天之年,金气不足,火必乘之,故阳专其令,炎暑大行。”马莳注解与张介宾相同,他认为:“金为不及,故阳专其令,炎暑大行。”他们把阳明司天之年,理解为金气不足,显然不符合《内经》精神。张隐庵所注则含混其辞。他说:“阳明在上,君火在下,故阳热盛而物燥坚。”高士宗解释与张隐庵大致相同。他说:“阴明在上,君火在下,故阳专其令,炎暑大行。”为什么阳明在上,君火在下就会阳专其令,炎暑大行?没有说清楚。窃以为这两句,应从胜复的角度来加以理解。阳明司天之年,上半年金气偏胜,气候偏凉,应温不温,应热不热。这也就是上文所谓的“天气急”。根据胜复规律,“不恒其德,则所胜来复”。金气偏胜,则火来复之,因此这一年夏天气候反而可以出现大热现象。“阳专其令,炎暑大行”,意即阳明燥金司天之年,上半年气候偏凉,但夏天又比一般偏热。这是自然气候变化中自稳调节的结果
4)物燥以坚,淳风乃治
“燥”,指于燥。“坚”,指外壳坚硬之物。“淳”,有敦厚纯正之义。“淳风”
揹风气正常。全句意即阳明燥金司天之年,上半年气候偏凉偏燥,因而只有外壳坚硬的谷物或果类生长良好。这就是原文所谓的“物燥以坚”,也就是《五常政大论》中所谓的:“审乎之纪……其实壳……其物外坚……”至于其它植物,则由于上半年气候偏凉,生长较差,只有到了客气间气的五之气,亦即厥阴风木主时之时,气候偏温,风勻胜时,才能较好地生长。这就是原文所谓的“淳风乃治”,也就是后文所述的!“五之气,春令反行,草乃生荣,民气和。”
(5)多阳少阴,云趋雨府,湿化乃敷,燥极而泽
“多阳少阴”,指阳明司天之年,初之气为太阴,二之气为少阳,三之气为阳明,
所以上半年阴少阳多。“雨府”,王冰注:“太阴之所在也。”此处指主气的四之气太阴湿土而言。“云趋雨府,湿化乃敷”,指到了四之气太阴湿土主气之时,自然气候转向偏湿。“燥极而泽”,承上句而言,指阳明燥金司天之年,上半年偏凉、偏燥,到了下半年主气四之气太阴湿土主气时,自然气候就会由燥转而为湿。“泽”者,水也,湿也。张隐庵注云:“云趋雨府者,土之湿气,蒸而为云,天气降而为雨,盖四之气,乃太阴湿土主气,太阳寒水加临,故曰,云趋雨府,湿化乃敷,司天之燥金,终三之气而交于四气之寒水湿土,是以燥极而泽。”亦即此义。
(6)其谷白丹
“白”,即白色谷物,简称“白谷”,稻类即属于白谷之类谷物。“丹”,即红色谷物,简称“丹谷”,黍类即属于丹谷之类的谷物。“其谷白丹”,意即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少阴君火在泉,上半年偏凉,有利于白谷的生成;下半年偏热,有利于丹谷的生长。因此,这一年以白谷和丹谷生长较好,质量较佳,而成为阳明司天之年的岁谷。马莳注云:“其谷白丹,白为金而丹为火,金为天而火为地,乃正气所化生也。”张隐庵注云:“其谷白丹,乃感司天在泉之气而成熟者,所谓岁谷是也。”均属此义。
(7)间谷命太者
“间谷”,从概念上来说,就是感间气而化生的谷物。历代注家对此认识基本一致,
没有什么分歧。如王冰注云:“间气化生,故云间谷也。”张介宾注云:“间谷,间气所化之谷也。”马莳注云:“若间谷则以太者之间气名之。”张隐庵注云:“间谷者,感左右间气成熟之谷也。”但是在对间谷的具体认识上则并不一致。王冰认为间谷是岁运太过之年,其间气所化生之谷。他说:“太角商等气之化者,间气化生,故云间谷也”《新校正》引《玄珠》,认为间谷是司天之气与岁运之间的变化中所生之谷,同时出指出,岁运偏胜之气所化生的谷也叫间谷,认为:“按玄珠云,岁谷与间谷者何?即在泉为岁谷,及在泉之左右间气者皆为岁谷,其司天及运间而化者名间谷。又别有一名谷者是也。化不及即反有所胜而生者,故名闰谷,即邪气之化又名并化之谷也,亦名间谷。”与王冰颇异。按《玄珠》,即《玄珠密语》。此书一般据王冰序文:“辞理秘密,难粗论述者,别撰玄珠,以陈其道。”故认为系王冰所著。但《新校正》认为此系伪书,其云:“详王氏《玄珠》,世无传者,今有玄珠十卷,《昭明隐旨》三卷,盖后人附托之文也。王冰之义多不同。”因此,《玄珠》的提法,不能算在王冰账上,与王注颇异也并不奇怪。张介宾认为,除岁谷以外,左右四间气所生之谷,都叫间谷。他说:“除正化岁谷之外,则左右四间之化,皆为间谷。”张隐庵的认识与张介宾大致相同,他说:“间谷者,感左右之间气而成熟,间气者,在司天在泉左右之四气也。”高士宗认识与二张有同有异,他认为间气是左右间气所化生之谷,他说:“左右二气,谓之间气,间谷者,感左右间气成熟之谷也。”这一点与二张认识同。不过,他又把间谷与后面的“命太”联系起来,认为间谷化生,是指司天之气的左右间气。他说:“天气主生,故命太者,但言司天之左右而在泉不与也。”这一点又与二张不同。窃以为,“间谷”即感受左右间气所生长的谷物。由于司天在泉四间气逐年运转,六年中司天在泉每年不同,因此四间气也是六年为周期每年不同。从司天在泉来说,感司天在泉之气所化生的谷物名“岁谷”。司天在泉每年不同,因此岁谷每年不同。例如太阳司天之年,其岁谷为玄赘,阳明司天之年,其岁谷为白丹等等。从左右间气来说,左右间气每年不同,因此间谷也一定是每年不同,间气是水,则与玄谷的生长有关,间气是火,则与丹谷的生长有关,余可类推。
岁谷,应该是指得四时气比较足,生长周期较长的粮食作物,间谷应该是指各种应季的蔬菜瓜果等等
“命太”,各注家在认识上更不一致。王冰认为“命太”,即太过之年,“间谷命太”,即间谷是太过之年的间气所化生之谷。他说:“命太者,调前文太角太商等气之化者,间气化生。故云间谷也。”张介宾则认为“命太”是间谷气之有余者。他说:“间谷,间气所化之谷也。命,天赋也。太,气之有余也。”同时,他又提出“命太”是因为六气分太、少的原因。他说:“按太、少间谷之义,其说有二:凡司天属太者,在泉必为少,司天属少者,在泉必为太,如卯酉年,阳明司天,少在上也。少阴在泉,太在下也。命其太者,则当以在泉之间气,命其谷也。”张隐庵则认为,“命太”,在这里是指阳明的左右间气。他说:“间气者,在司天在泉左右之四气也。如阳明在上,则左太阳,右少阳,阳明主少,而太阳少阳主太,故日间谷命太者,盖言在左右之太者为间谷也。”高士宗看法与张隐庵大同小异,他说:“左右二气,谓之间气,间谷者感左右间气成熟之谷也。太者,子午少阴,寅申少阳,辰戌太阳,皆谓之太,亦早成熟也,天气主生,故命太者,但言司天之左右而在泉不与也。”以上注家,除王冰以外,都把司天在泉四间气再分太、少,然后再以此来对“命太”作解释。窃以为这样把司天在泉四间解释值得商榷。因为,其一,遍查《内经》原著,“五音建运,太少相生”的运用,似乎仅只限于岁运及客运,从原著中看不出司天在泉四间气也有个太少相生的问题。以《五常政大论》中所述司天之气与岁运的影响为例。论中虽然在司天之气的称谓上也借用了五音来表示,如“上角”、“上商”、“上宫”、“上徵”“上角”等等,但从其具体内容来看,所说的“上角”,都是指风气偏胜,所说的“上商”,都是指凉气偏胜,所说的“上宫”,都是指湿气偏胜,所说的“上徵”,都是指火气偏胜,所说的“上羽”,都是指寒气偏胜。即以本节所说的“阳明之政”而言,其中丁卯、丁酉岁,同正角;癸卯、癸酉岁同正商;乙卯、乙酉岁,同正商,都是指司天之气金气偏胜而言。如果说丁卯、丁酉、癸卯、癸酉年的同正商还可以用其它来解释的话,则乙卯、乙酉同正商肯定只能有一种解释,即金运不及之年得司天之金气相助,所以才能“同正商”,从而构成平气。因此这里的阳明司天,根本不存在什么“金运不及”、“司天为少”的问题。其二,从实际运转来看,也不可能在司天在泉四间气上出现太少相生的局面。因为太少意味太过和不及,太过意味着气候来早,未至而至,不及意味着气候来迟,至而不至。司天在泉四间气在运行中有一个“不迁正,不退位”的问题,即一步不动,其它五步也都不能动,如果司天之气至而不至,在泉之气也就不可能未至而至。因此根本不可能出现什么“司天为少,在泉为太”或者“司天为太,在泉为少”的局面。由于如此,所以我们不能同意阳明司天是金运不及的结论。对于“间谷命太者”的解释,我们从王注。至于“间谷命太者”一句,为什么放在此处的原因,窃以为这是承上句“其谷白丹”而言,意即阳明燥金司天之年从干支上看均为岁运不及之年,岁运不及之年不存在间谷问题,因此只能考虑岁谷亦即“其谷白丹”的问题。
“间谷命太者”一句,在此系作为说明语句列此。
(间气:运气术语。间隔于司天和在泉左右的气。六气分治,在上者为司天,在下者为在泉,其余四气分司司天和在泉左右,称为间气。《素问·至真要大论》:“司左右者,是谓间气也。”“间气者,纪步也。”即间气以步为纪。每岁六步,每步六十天零八十七刻半,合计三百六十五天零二十五刻为一周年。六气如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终之气,每气为一步,故每一间气各司一年之中的六十天零八十七刻半(一昼夜为百刻)。)
(8)其耗白甲品羽
“耗”,指耗损或损害。“白”,指白色。“甲”,指甲虫,亦即介虫一类动物。
品”,有标准之义,此处作胎孕生长正常解。“羽”,指羽虫。“其耗白甲品羽”
意即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少阴君火在泉。上半年气候偏凉,下半年气候偏热。根据《五常政大论》所述“同者盛之,异者衰之”“阳明司天,介虫静,羽虫育,介虫不成”“少阴……在泉,羽虫育,介虫耗,不育”的规律,所以属于金类的白色生物及介虫类动物,由于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火胜克金的原因,多遭受损害,生而不成,长而不育。相反羽虫与少阴在泉之气则同属火类,所以羽虫胎孕生长良好
(9)金火合德
“金”,指阳明燥金。“火”,指少阴君火。“合德”,指共同作用。“金火合德”,指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之年,司天与在泉之气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
(10)上应太白荧惑
“太白”,指金星。“荧惑”,指火星。“上应太白荧惑”,意即阳明燥金司天,
少阴君火在泉之年,气候变化与天体上的金星和火星的活动变化有关。王冰注此云:“见大而明。”这就是说,阳明燥金司天之年,金星、火星在天空中比平常年份大而明亮。
(11)其政切,其令暴
“其政切,指阳明燥金司天之年上半年气候偏凉的自然景象。“其令暴”,指金气
偏胜时,火气来复、气候暴热时的自然景象,也指少阴君火在泉,下半年气候偏热的自然景象。这也就是前文所述的:“天气急,地气明,阳专其令,炎暑大行。”马莳注:“金之政切,火之令暴。”张隐庵注:“光明清切者,金之政,急暴者,火之令。”均属此义。
(12)蛰虫乃见,流水不冰
“蛰虫”,指冬天里蛰伏的昆虫或小动物。“流水”,指冬天不冷,水不冻结。全句意即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少阴君火在泉,这一年冬天应冷不冷,所以蛰虫不藏,流水不冰。
(13)民病咳嗌塞
“咳”,即咳嗽。“嗌”(y冫音益),指咽唉。“塞”,指堵塞。“民病咳嗌
塞”,意即阳明燥金司天之年,金气用事,上半年气候偏凉,人体肺脏容易感邪发病,因而可以在临床上出现上述咳嗽、嗌塞等肺病症状。
(14)寒热发,暴振溧
“寒热发即发热恶寒。“暴振溧”,即突然出现寒战现象。全句意即阳明燥金司天之年,上半气气候偏凉,人体肺脏容易感邪发病。由于肺主治节,合皮毛,所以在临床上可以出现发热恶寒等症。
(15)癃閟
“癃”(ng音龙),指小便不利。《素问·宣明五气篇》谓:“膀胱不利为癃”
“閟”(b音必),音义均同“闭”,有闭塞不通之义。“癃閟”,即癃闭,是中医学中的一个病名。其临床特点是尿闭,小便不通。“癃閟”的病机之一是肪失治
节,不能通调水道,以致小便闭塞。此处提出了癃闭的一个原因,是由于阳明燥金司天之年人体谷易发生肺病,因而在临床上发生本病。
(16)清先而劲,毛虫乃死
“清”,指清凉之气。“先”,指在先,此处指阳明司天在少阴在泉之前。“劲”指强劲有力。“毛虫”,五虫之一,在五行归类上属于木。“清先而劲,毛虫乃死”
意即阳明燥金司天之年,上半年偏凉,如果过于清凉,那么适宜于温暖气候生长的毛虫就会因为不能适应而死亡。从五行概念来说,清凉属金,毛虫属木。“清先而劲,毛虫乃死”,亦即金胜乘木之意
(17)热后而暴,介虫乃殃
“热”,指火热之气。“后”,指在后,此处指少阴在泉在阳明司天之后。“暴
指火热之气偏胜。介虫,五虫之一,在五行归类上属于金。“热后而暴,介虫乃殃”
意即阳明司天之年,少阴在泉,下半年气候偏热,如果过于炎热,那么适宜于清凉气候生长的介虫,就会因为不能适应这种炎热气候而死亡。从五行概念来说,炎热属火,介虫属金,“热后而暴,介虫乃殃”,亦即火胜乘金之意。
(18)其发躁,胜复之作,扰而大乱,清热之气,持于气交
“其发躁”,“躁”,有急快之义,这里指气候变化很快很急。“胜复之作”,指
清气偏胜,热气来复。“扰而大乱”,指气候严重反常。“清热之气”,指阳明燥金司天之气与少阴君火在泉之气。“持于气交”,此处指上半年及下半年之间。全句意即阳明司天之年,上半年与下半年之间,特别是在三气四气之间这一段时间中,时凉时热,气候极不稳定。
(19)初之气,地气迁,阴始凝,气始肃,水乃冰,寒雨化
以上是叙述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在气候及物候变化上的大体情况,以下所述的则是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六步主时每一步气候及物候变化的具体情况。兹将阳明燥金司天之年的同天在泉四间气图示如下:
“初之气”,指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其客气加临的初之气为太阴湿土。“地气迁”,
皆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初之气太阴湿土是由上一年在泉之气迁转而来。阳明燥金司天之年的上一年是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阳明燥金司天之年,上一年在泉之气的厥阴风木,迁于本年的五之气上,所以太阴湿土才能由上一年的二之气上迁转到本年的初之气上。“阴始凝,气乃肃,水乃冰,寒雨化”,指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初之气为太阴,太阴主湿,湿为阴邪,所以在初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中,亦即在本年大寒以后至惊蛰之前,大约在农历十二月下旬至二月上旬这一段时间内,天气阴暗潮湿,寒冷,雨水较多。
(20)其病中热,胀,面目浮肿,善眠,鼽衄qiú nǜ嚏欠呕,小便黄赤,甚则淋
“中热”,指里热。“胀”,指腹胀满。“善眠”,指疲乏思睡。“鼽衄qiú nǜ”,指鼻
出血。“嚏”,指喷嚏。“欠”,指呵欠。“呕”,指嗯心呕吐。“淋”,指小便疼痛淋漓。此几句意即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客气的初之气为太阴湿土,气候偏湿,人体可以外感湿邪致病。湿邪在表,则热郁于里而在临床上出现“中热”、“鼽衄qiú nǜ”、“小便黄赤”“淋”、“胀”等里热症。湿邪在里,则可以在临床上出现“面目浮肿”、“欠”、“呕”等里湿症。
(21)二之气,阳乃布,民乃舒,物乃生荣
“二之气”,指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其客气加临的二之气为少阳相火。“阳乃布,民乃舒,物乃生荣”,指在二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中,亦即在该年春分以后至小满以前,大约在农历二月下旬至四月上旬这一段时间中气候偏热。人们从前一段阴雨绵绵湿气偏胜的气侯中转入温热的气候中感到舒服。植物也因为气候转热而生长旺盛。
(22)厉大至,民善暴死
“厉”,通“疬”,指疫疬之气,即导致发生疫厉,亦即烈性传染病的病原。“善”,指容易。“暴死”,指突然死亡。全句意即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客气的二之气为少阳相火,气候炎热,严重反常,因而容易产生厉气,从而造成瘟疫流行,导致暴死。
(23)三之气,天政布,凉乃行
“三之气”,指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其客气的三之气为阳明燥金。按照客主加临的规定,客气加临在主气三之气上的即为司天之气,所以阳明燥金为该年的司天之气。
“天政布”,“天”,即司天之气。“布”者,分布也。“天政布”,意即司天之气的作用,不只是象其它间气一样仅管所属的一段时间,而是主管全年,特别是主管上半年。“凉乃行”,指阳明燥金司天之年,上半年气候偏凉,特别是在三之气所属这一段时间中,亦即在该年小满至大暑以前,大约在农历的四月下旬至六月上句这一段时间中尤为清凉,气候严重反常。
(24)燥热交合,燥极而泽
“燥”,指清凉,此处指司天之气。“热”,指炎热,此处指主气三之气。“燥热
交合”,指阳明燥金司天之年,三之气客气为司天之气阳明燥金,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的燥与主气的热相合。“燥极”,指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到了三之气时,司天之气的作用就到了极点。“泽”,指客气太阳寒水和主气太阴湿土。“燥极而泽”,指燥金之气到了三之气终结时便交转客气四之气太阳寒水,同时,主气的四之气为太阴湿土,因此,这一段时间气候湿润雨水较多。这也就是张隐庵所注的:“三之主气,乃少阳相火,故燥热交合,三气终而交于四气之寒水湿土,故燥极而泽。”
(25)民病寒热
“寒热”,此处指寒热往来的疾病。王冰注:“寒热,疟也。”联系上句,全句意即阳明澡金司天之年,上半年气候偏凉,下半年偏湿偏热,因此夏秋之间容易流行疟疾
(26)四之气,寒雨降
“四之气”,指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其客气加临的四之气为太阳寒水。“寒雨降”,指由于四之气这段时间,从客气来说是太阳寒水,太阳主寒,从主气来说是太阴湿土,太阴主湿,所以在四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中,亦即在该年大暑至秋分以前,大约在农历六月下旬至八月上旬这一段时间中,气候偏冷,湿气偏胜,雨水较多。
(27)病暴仆,振慄,谵妄,少气,嗌干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血便
“暴仆”,即突然晕厥。“振慄”,即寒战。“谵妄”,即谵语狂妄。“少气”,即气短。“嗌干引饮”,即咽干口渴。“心痛”,即心腹痛。“痈肿疮疡”,即皮肤生疮。“疟寒”,即疟疾。“骨痿”,即运动障碍。“血便”,即大便带血。这些疾病如晕厥、谵语、心痛,痈肿疮疡,多属于“心病”。疟疾、血便,嗌干引饮,多属于“脾病”。“骨痿”,多属于肾病。全段意即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四之气偏寒偏湿,寒可以伤肾,因而在临床上可以出现骨痿一类疾病。寒也可以伤心,因而也可以在临床上出现晕厥、谵妄、痈肿疮疡、心痛等疾病。湿可以伤脾,因而可以出现疟疾、少气嗌干、便血一类疾病。
(28)五之气,春令反行,草乃生荣,民气和
“五之气”,指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其客气加临的五之气为厥阴风木。“春令反
行”,指在五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中,亦即在该年的秋分以后至小雪以前,大约在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这一段时间中,气候偏温、风气偏胜好象春天一样。五之气已是秋末冬初,气候应凉不凉,风气偏胜,秋行春令,所以称“賽令反行”。“草乃生荣”,指这一段气候偏温,植物照样生长。“民气和”,指人体由于前一段时间气候相对寒凉,现在气候转温,感到相对舒畅。但是应该指出,这里所谓的“民气和”,不能完全理解为人民健康无病。因为秋冬之交,应凉不凉,应收不收,属于反常,人气不可能和平正常、健康无病。这只是指在过渡期中的相对稳定状态而言,下文“终之气…其病温”,即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
(29)终之气,阳气布,候反温,蛰虫来见,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温
“终之气”,指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其客气加临的终之气为少阴君火。“阳气布,
候反温”,指在终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中,亦即在该年小雪以后至大寒以前,大约在农历十月下旬至十二月上旬这一段时间中,气候偏热。由于终之气为在泉之气加临的部位,在泉之气主管该年的下半年,该年为少阴君火在泉,因此下半年气温较一般年份偏热,所以原文谓“阳气布”。由于终之气正值冬令,应寒不寒,反而在这一段时间中气候偏热,属于反常,所以原文谓“候反温”。“蛰虫来见,流水不冰”,这是对该年气候偏热而出现的自然景象的描述,意即由于该年冬天应冷不冷,因而蛰虫不藏,水不结冰。“民乃康平”,与前述之“民气和”同义,只能理解为该年上半年气候偏冷,现在天气转温,相对舒畅,不能理解为人体健康无病。因为冬天应寒不寒,应藏不葳,属于严重反常,人体不可能健康无病,所以下文紧接着就指出“民病温”即为明证。
(30)故食岁谷以安其气
“岁谷”,即感受当年司天在泉之气所生长收成的谷物。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其岁谷为白谷与丹谷。“食岁谷以安其气”,意即阳明燥金司天之年,人们在养生方面应多食白谷、丹谷类谷物,因为这类谷物在阳明司天之年中,质量较好,对保持人体健康有利
(31)食间谷以去其邪
“间谷”,即感受左右间气所生长的谷物。前已述及,间气是火,则与丹谷有关,
间气是水,则与玄谷有关,间气是土,则与龄谷有关,间气是木,则与苍谷有关,间气是金,则与白谷有关。“邪”,指致病之邪。“食间谷以去其邪”,是承上句而言,意即阳明燥金司天之年,一般情况下以食用岁谷即白谷、丹谷为好。但是如在感邪致病的情况下,则需根据感邪的性质不同,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属性的谷物,扶其所不胜之气以利去邪。例如感寒邪致病,则宜食齡谷,感热邪致病,则宜食玄谷,感风邪致病,则宣食白谷,感湿邪致病,则宜食苍谷,感凉邪致病,则宜食丹谷等等。这便是我们对“食间谷以去其邪”的理解以及具体运用的看法。关于对“食间谷以去其邪”一句的理解。王冰未注。张介宾注云:“间谷,间气所生,故可以去邪,去邪者有补偏救弊之义,诸实者可用以泻,虚者可用以补。”又云:“惟不以本年正化所出,故皆可谓之间谷,但因气求之则善矣。”张隐庵注云:“间谷者,感间气而生,如初之气宜食白龄,二之气宜食白丹,四之气宜食丹玄,五之气宜食丹苍之谷,邪者,反胜其间气之邪也。”上述注解,窃以为张介宾注比较切合实际,所以我们原则上从张介宾注并结合我们的理解和经验提出如何具体运用的看法。窃以为,这里提出了饮食治疗方面的理论依据,不容忽视。这种理解和提法不一定对,故妄言以俟高明。
(32)岁宜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
“岁”,指阳明燥金司天之年。“以咸,以苦,以辛”,即选用咸味、苦味、辛味的药物。“汗之,清之,散之”,即用上述药物来达到发汗、清热、散寒的治疗目的。全句意即阳明燥金司天之年,上半年气候偏凉,人体容易感寒致病,所以在治疗选药上宜用辛味药物,因为辛味药物多具有发汗、散寒的作用。下半年气候偏热,人体容易感热致病,所以在治疗选药上宜用成味药物或苦味药物,因为咸味或苦味药物多具有清热作用。
(33)安其运气,无使受邪,折其郁气,资其化源
“安其运气,无使受邪”,“安”,此处有能适应之义,意即在阳明燥金司天之年
中,既然已经知道该年气候特点是上半年偏凉,下半年偏热,因此在生活起居,情志调养各方面注意与该年气候特点相适应。这样就可以不致感受外邪发生疾病。“折其郁气”,前文已述及,亦即在治疗上要对人体在病因作用下所出现的偏胜之气加以处理,此处意即阳明燥金司天之年,上半年偏凉,在治疗上应用辛温以处理其偏凉之气。下半年偏热,在治疗上应用咸苦以纠正其偏热之气。“资其化源”,前文亦已述及,即补益其被郁之气,亦即扶持其正气。王冰注云:“化源为六月迎而取之也。”这就是说,七、八、九月为秋三月,气候偏凉,凉气太盛就可以使风气被郁在里,因此在秋令未到之前,先补益肝木,使肝木不致为燥金所乘。质言之,其精神,亦即早期治疗,防微杜渐。总的来说,“安其运气、无使受邪”,是谈预防;“折其郁气”,是谈治疔,“资其化源”,是谈治中之防。这是《内经》“上工治未病”的指导思想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
(34)其寒热轻重少多其制,同热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
这一小节也是指临床治疗上选方用药而言。“寒热轻重”,指临床症候上寒热的轻
重。“少多其制”,指临床治疗用药的多少。“同热者”,指症候与气候同属于热者,“多天化”,即多用感受司天之气所化生的药物。此处是指具有寒凉作用的药物,因为这里是指阳明燥金司天之年,阳明主凉主燥。感阳明燥金之气所化生的药物性质偏凉。“同清者”,指症候与气候同属于寒者,“多地化”,即多用感受在泉之气所化生的药物。此处是指具有温热作用的药物,因为这里是指少阴君火在泉之年,少阴主火、主热,感少阴之气所化生的药物性质偏温。这一小节十分重要,它不但为“寒者温之,热者凉之”等正治法提出了理论依据,同时也指出了温热药和寒凉药产生的气候条件,从而为我们确定药物性能和选择采制药物提供了可贵的经验。但是应该指出,这一小节,历代注家的注释没有能够把问题说清楚。王冰注云:“少角、少徵岁同热,用方多以天清之化治之。少宫、少商、少羽岁同清,用方多以地热之化治之,火在地,故同清者多地化。金在天,故同热者多天化。”王冰在这里提出:“火在地,故同清者多地化。金在天,故同热者多天化。”其意即少阴君火在泉之年,所化生的药物偏热,寒凉病症可以用它来作治疗,阳明燥金司天之年,所化生的药物偏凉温热病症可以用它来作治疗。这是对的。但是王冰所提出的“少角、少徵岁同热,用方多以天清之化治之,少宫、少商、少羽岁同清,用方多以地热之化治之”,把少角、少徵之年认为是热,把少宫、少商、少羽之年认为是寒,这就不对了。恰恰相反,少角是木运不及,从气候上来说应温不温,少徵是火运不及,从气候上来说应热不热。应温不温,应热不热,相对来说就是偏于寒凉。少宫是土运不及,从气候上来说,应湿不湿。少商是金运不及.从气候上来说,应凉不凉。少羽是水运不及,从气候上来说,应寒不寒。应湿不湿,应凉不凉,应寒不寒,相对来说就是偏于温热。因此,如果以岁运的寒热多少来用药选方的话,应该是:少角、少徵岁同寒,用方多以地热之化治之。少宫、少商、少羽岁同热,用方多以天清之化治之。这样才能符合五音建运、区分太少的精神,岂能不问太少…视同仁。张介宾注云:“本年上清下热,其气不同,故寒多者,当多其热以温之,热多者当多其寒以清之。”这样提法,从原则上来说,完全正确。但是张氏接着说:“同热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同者,言上文十年,运与天地各有所同也。凡运与在泉少阴同热者,则当多用司天阳明清肃之化以治之,故日同热者多天化,如前少角、少徵年。木火同归热化者是也。运与司天阳明同清者,则当多用在泉少阴温热之化以治之,故曰同清者多地化,如前少宫,少商,少羽年,土金水同归寒化者是也。”这样提法同王冰一样,岁运不问不及太过,一视同仁。这就不对了。马注:“凡寒热以轻重而多少其制,即如丁卯、丁酉为少角,癸卯、癸酉为少徵,乃岁气之同为热也。用方多以天清之化治之,已酉已卯为少官,乙卯乙酉为少商,辛卯辛酉为少羽,乃岁气之同为清也。用方多以地热之化治之。”提法与王冰一样。张隐庵注:“同者多之,异者少之,故以寒热之轻重而少多其制,如少徵少角之运同少阴之热者,多以天化之清凉以制之。如少商、少宫、少羽之运同阳明之清者,多以地化之火热以制之。”提法也与王冰大致相同。上述这些提法,看来滥觞于王冰。从原则来说,王冰的提法是对的,但是从具体内容来说特别是岁运不问太过不及,五音不分太少,这不符合《内经》运气学说的基本精神,值得商榷。太过不及之义,人所共知,但各家在注文中竟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如此,而且出自六家名注,令人不解,于此深感读书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