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韩卧龙青年 - 大熊】- 作者
一路被贬官的苏轼,三番五次因言罪获,差一点就被皇帝砍了脑袋,运气好才死里逃生。看着这千年的山水,难免感慨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所以他除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还有耐人寻味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前赤壁赋》的内容非常典型,文人结伴游山玩水: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 通:凭)
没多久月亮出来了,缥缈如在仙境中。
于是叩船舷打着拍子唱歌,还有客人会吹洞箫,跟着歌伴奏。那箫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苏轼听了特别揪心,问客人怎么了。客人就回答,你看这地方,曹操当年何等盖世英雄,被周瑜困住。那么壮烈的场景,如今都烟消云散。想想人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就安慰起客人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何羡呼!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江上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明月阴晴圆缺,江水逝者如斯,此消彼长,本来就是天之道。有什么可羡慕的呢?天地万物,各有其主宰,不归我们私有。你看这明月清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就是造物主的宝藏,让我们来享受。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的安慰很有效,客人从悲伤转为喜悦,一起吃喝玩乐,杯盘狼藉,酒足饭饱,就是船里相互枕着睡了,天亮了都不知道。
大家看看,我们的东坡居士是多么会安慰人。可是,我却要问一句为什么?谁又是生来如此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呢?
他这么会安慰别人,恰恰是因为他很擅长安慰自己。江湖飘零,无限心酸哀叹,多次历经生死边缘,不得不学会自我宽慰,自己开解自己。
..................................................
以上内容摘自书籍《人间幸有好诗词》由著名文学作家“沈嘉柯”老师著作。
全书共35篇,涵盖中国重要的诗人和诗歌,沈嘉柯老师撇开了那些俗套腔,与读者分享新鲜的感受和解读。
一首诗,一首词,千百世都在传颂,不是因为别的,正是因为这些国学文化令我们心动,令我们顿悟。
这些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千年传承的家国情怀,领略到古典诗词的不朽之美。
好啦,今天的分享呢,就到此为止吧。
..................................................
“读书识字的最高目标,是成为一个聪明正直,对社会有益的人。”
我是一个九零后,来自华夏,来自璀璨的中华文化。志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旅韩青年。
我在海外与您一起 “ 知文学,读好书。”
【 作者 · 旅韩卧龙青年 - 大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