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自己有多久没有好好坐下来安静的码字了,不知是日月顺遂,缺乏动静涟漪,还是生活中平淡的往常,逐渐消磨了我想码字的灵感,不过今天,和我妈的一通电话过后,突然又想将近来所感写下。
和我妈的通话,其实也就琐碎平常,只是她告诉了我一个消息后,瞬间感慨起来。她告诉我,楼下邻居家的老伯伯去世的消息。其实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并没有太大的触动,只觉世事无常,平时看起来还很年轻健朗的一个老伯伯,怎就突然一下子去了远方。但当我挂了电话,细细回想,又多了几分道不明的惆怅。其实我并不算是一个特别感性的人,就像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人的悲欢并不相通”那样,印象里的这位老伯伯,除了平日里他总是衣着工整的坐在小区的椅子上纳凉,看到我还会亲切地打个招呼,问我是不是要出去上班之外,并无太多的交集印象。但就是往日里的那些招呼交集,让我又有种莫名的感伤。回忆一下最后一次见到他,大概还是几天前回家时碰见而打过的照面,我突然想,倘若知道那将是最后一次会面,我会不会停留下来,多同他寒暄交谈几句?听我妈说,我不在家时,那位老伯伯碰见她,也会同她聊聊我的近况,是啊,就这么个毫无干系的老伯伯,也会惦念一下楼上的那个邻居女孩,想到这还是暗叫后悔,后悔平日里没有多停下来和他寒暄,每次碰面基本都是我急匆匆出门的情景。今天回家,透过窗户看见邻居家一片黑暗,嗯,是去守夜去了吧。
昨天无意之中,看到近期翻火的一个“潘博文”事件,惊觉和昨晚看过的电影《你好世界》有种相互辉映之感(这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一下那个事件,这里就不赘诉了)里面同样的有个关于“平行时空”的理念。昨天翻看了这个事件好久,让我印象最深的大概是那句评论“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可是我更希望它是真的”。不知道大家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到平行时空的这个理论,掐指一算,我大概是在学生时期吧,那时候感觉就和相对论一样,讲述多重宇宙,除此以外并无太多感触。直到昨天机缘巧合下看了电影以及了解了这个事件,至于为何突然会翻出来说,以及那个评论那我感慨的点,大概是小时候或许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仅仅是被输入了这么一个理论概念,而长大却越发觉得,或许也有许多人,包括我,就像评论里那般,希望这是真的。为何越来越期待有这么一个平行宇宙的存在,是否是内心的一个期许,毕竟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已经成为了我们,每日遵循着时间线里的生命轨迹活着,东迎日出,西挥日落;是否在那样一个平行时空的我们,能活得和现在的我们有那么一点不同,甚至大有不同。这像不像心里的那点期许和夙愿,希望另一个时空下的我们,活得更精彩些,更不同些?当然,我并非不满足现状,只是人都是会想象的动物,当你认为平行宇宙下还有个你在属于他的世界里精彩,想想是否会觉得有些许慰藉和满足。
当我得知那位老伯伯去世的消息,内心也真的在一瞬间,故作矫情却又满腔正义的问自己,到底有没有好好地珍惜每一天?这大概是鸡汤文里给大家早已灌输透烂的想法,但是,我真的做到了吗?做到好好为自己的每一天而活,我想,我也并没有。
很认同也很感慨的一句话“你走过的每一条弯路,其实都是必经之路”。如同大多父母在我们小时候,都会出于保护,让我们沿着他们对我们规划的轨迹行走,生怕我们在成长路上走岔,在路上弯路上越走越远,可回想曾经那些吃过的亏,流过的泪与血,不同样丰富了我们的成长色彩,铸就成为今天的我们。那些弯路荆棘让我们变得更加坚韧,更加有勇气面对人生路漫漫下的变数羁绊,或许在当时的每一步踩下是尖刀刺沙,多年后回放,却成就了锆石的光。
多久没和内心的自己对话了,浮华世界,每个人奔波而繁忙,当然也还有那些灯红酒绿的映像繁想,大家都随着自己的生命轨迹流淌,须臾之间,上一秒已然成了时光沙漏里回不去的记忆储藏。
最后也希望自己能够多停下匆忙赶赴世界的脚步,多倾听自己的内心,多看一眼身边的万物风情,毕竟很多时候看似的以往平常,也许就在某个时刻,濒临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