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裸眼对物品的可视度是大脑可以调节的。比如说,看到墙上的数字,不断的向后退,当你感觉数字开始不那么清楚的时候,就站住不动,使劲的盯着数字看。这个时候,大脑就会被激发出来“自己一定能够看见”的本能,自我进行调节,直到真的能看的很清楚为止。
呃,你确定这个时候你眼睛看到的,是真实的吗?确定不是大脑为了满足你的“一定能够”,自我假想出来的?
最强大脑中的王昱珩,通过眼睛观察到的画面,在大脑中形成一副图画,以此来记忆。真实的水杯大家看到的都是一样的,但是似乎只有王昱珩把它想象成了一副与众不同的图画,他看到的,是真实的,还是自己想象的呢?
人类的大脑,是一种很神奇的存在。一度你会觉得,有了大脑你无所不能,一度你又发现,大脑已经妥妥的奴役了你。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很无语狗血的影视剧:某某某,你一定可以的!然后事情就真的欢快的实现了。这一点在日本动漫里面最经常出现。比如说小时候看的《足球小子》,男主角大空翼的必胜信念无人能及,即使带伤残废死亡也一定要赢球的信念把我感动的不能自已,这个时候如若失败就仿佛民族罪人一样。当然了,动漫的结局也往往如我们期待一般,不管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只要信念足够,无论做什么都一定能取得胜利。
话说,如果事情真的这么简单的话,为啥没人发明一种意志力对撞机,直接比意志力就好了呢?大家都是文明人,坐下来安安静静的拼一下意志力决定输赢,不用动不动就拖着伤残病体奄奄一息下一秒一口气上不来说不定就与世长辞,这样不是皆大欢喜么!
貌似扯太远了~~
说大脑与视力有关系,这一点应该毋庸置疑。毕竟大脑太过于复杂,很多的机理非医学专业也搞不清楚。最简单的例证,不过是:偶尔头晕脑胀的时候,眼睛多半也会模糊看不清楚。反过来如果偶尔用眼过度看东西模糊了,头脑也难免跟着昏沉一会。
大约是因为这个理论,所以作者今野清志在《一分钟视力革命》中教我们,通过“映像法”——也就是文章开头的做法,坚持下来,就可以达成,通过锻炼大脑、锻炼视力,同时锻炼身体接收信息的能力。
这个方法,因为没有亲身实践过,不能保证肯定没错。但难免心里嘀咕: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话说我这么个从小学就开始带近视眼镜、双眼近视散光加起来将近千度的半盲人,究竟是怎么活到今天的呢?
万事无绝对,一家之言并不足取信。若是有谁真的实践过并确实有效,欢迎前来探讨。再此之前,姑且保留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