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写过一篇《推荐5个经典心理学效应,让你在日常社交中与众不同》的文章。竟然很受大家的欢迎,也收到了很多意外收获。
于是,有人纷纷私信我说,回想自己的日常生活时,还真发现处处都存在着这5个经典心理学效应,也让自己在理解社交活动中的某些行为时更加深透了。
所以,这次我再度沿着这个选题出发,探讨社交活动中更垂直的部分——恋爱关系。
这个时代,互联网加快了沟通的速度,我们不再像从前那样等待着恋人的书信,同时却也再体验不到那种等待书信的期待,有也只是短短几秒的网络延迟。
同样那句话:“互联网时代,尽管社会环境逐渐复杂化,但心理层面的规律性仍然是有效的。”面对恋爱关系时,有些心理规律曾经是那样的残忍,我们曾经因此受到过不少的打击。有时候,我们回想过去,多么渴望曾经的那个自己能早点懂得这些道理,那样我们也就不会失去心中的TA了......
那么,下文中列出的5个心理学模型,但愿能为你揭开恋爱时那个迷惘的自己吧!
1.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
印象管理,也叫自我呈现(self presentation),是心理学家 Erving Goffman 通过系统的观察和分析于1959年提出的理论。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
通常,人们总是倾向于以一种与当前的人际背景相吻合的形象来展示自己,以确保他人对自己做出愉快的评价。
所以,社会交往就是一场戏剧,每个人都在扮演某个角色,演出一定的节目。
于是,理解他人对自己的知觉与认知,并以此为依据创造出积极的有利于我们的形象,将有助于我们成功地与他人交往。
2.曝光效应(the exposure effect)
曝光效应,又谓多看效应,指的是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对人际交往吸引力的研究发现,我们见到某个人的次数越多,就越觉得此人招人喜爱、令人愉快。
在生活中,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那些人缘好的人,往往将这种“曝光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善于制造双方接触的机会,从而提高彼此间的熟悉度,互相产生更强的吸引力。
可见,若想增强人际吸引,就要留心提高自己在别人面前的熟悉度,这样可以增加别人喜欢你的程度。一个自我封闭的人,由于不易让人亲近而另人费解,也就是不太让人喜欢了。
如果你中意某个女孩,经常在她身边晃悠,或者乘机靠近她对你都是有好处的。因为,这些重复出现行为能够帮助你提高在她心目中的好感。
她第一次看到你的时候,或许只给你打50分。但在多次看到你之后,她或许给你打80或90分。而你几乎还没采取任何追求行动呢!
当然,“曝光效应”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你给人的第一印象还不差,否则见面越多就越令人讨厌,反而起了副作用。
3.恋爱补偿效应(love-compensation effect)
恋爱补偿效应,是指人们一般会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
爱情是一种很奇妙的社交产物,它需要双方互相欣赏,互相爱慕,这样彼此才能建立起深厚亲密的关系。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我们身边的爱情大多数都是在某一方喜欢另一方并展开追求后,另一方发现对方喜欢自己时,也会对这个人产生一定的好感。更愿意去接近对方,如此,爱情便很容易建立起来了。
《七月与安生》中的苏家明在图书馆里答应了七月的告白之后,却在后面喜欢上了安生,因此很多人都觉得苏家明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而却很少人能注意到,苏家明在七月告白前,跟随安生走进小巷里时那种迷恋的神情。
其实,苏家明在喜欢上安生的情况下,却接受了七月的深情告白,就很好的例证了恋爱补偿效应的真实效力。
七月的喜欢,让苏家明提升了自己的自我认可,因此也加深了对七月的好感。让苏家明更愿意去了解七月,接近七月的生活,直至发现安生原来是七月的好闺蜜......
4.评价焦虑(evaluation apprehension)
评价焦虑,表明了人们一般都无法忍受他人对自己的不良评价,因为这类评价是对自我的否定,因而产生焦虑。
这种焦虑情绪的核心是害怕,害怕的缘由是因为“被评价”。因此,有时我们不得不在他人的注视下,顺从他人设定的评价标准,来完成自己练习的言谈举止。
很多人,在陷入恋爱时,往往随之而来的是焦虑情绪。我们既渴望,又恐惧真正的亲密关系。恐惧向亲密无间的爱人暴露自己,尤其是暴露自己那脆弱的一面,这有时让我们很“羞耻”,害怕暴露之后面对爱人给予自己的评价。
而我们所焦虑的事情,本质上却是那么的无足轻重,当你更深入地回想当时的经过之后,你会发现原先的恐慌只是一个魔障,甚至会嘲笑自己当时的懦弱。
因此,面对恋爱的到来时,你应该大胆的去表达自己,不要太在意“暴露”之后,会失去对方。我们焦虑的在事后回想往往是无足轻重的,况且如果对方不能接受你不好的一面,又怎能拥有你好的一面呢?
5.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
框架效应,是指一个问题两种在逻辑意义上相似的说法却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
它表明了损失和得到在人心中的不对称性,损失对人的心理影响会更大,人们会讨厌损失,因为损失代表了一定的危险。
“框架效应”告诉我们的是:在人际沟通中,关键不在于说什么,而在于怎么说。
例如一则很有名的故事:
一个医生给病人说:“手术后一个月内的死亡率是10%。”病人害怕了,他不敢上手术台。而另一个医生对病人说:“手术后一个月内的存活率是90%。”病人想都没想说:“大夫还是您牛啊,愿意配合!”同样的事情因为不同的人表达方式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反应。
而在处理恋爱关系时,框架效应同样有用。有时候恋人对你提议事情的拒绝,不是因为你的想法不够好,而是因为你的说法不符合框架效应。不要让恋人选择答应你的提议时感受到“失去”的风险,而应是感受到“得到”的快感。
生活中最动人的永远是梦想和爱情。但我们没有在一起,这就是现实。这5个心理学模型只是告诉你恋爱中的一些心理共性,让你更好的理解恋爱关系中的点点滴滴,以此更好的处理恋爱关系。并不能给到你关于恋爱的解决方案,这些还是需要你用心去呵护和解决的。
最后,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认识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