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初读《史记》,至楚汉争霸,自己与死党无不被项羽所折服,尤其是那句“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当时就觉着这样不世的英雄,咋就被刘邦那个老流氓给钻了空子了?相比之下,“兵仙”韩信就远没有霸王这么闪耀,早先避开项羽的主力在河北山东猥琐发育, 之后暴兵到满人口,还得汇合刘邦、彭越等方面的部队,才能靠着人海战术,把项羽给灭了。项羽一生就败了这么一次,却身死名败,名声给了韩信,霸业留给了刘老二。
长大后了解的历史片段渐渐多了,才发现兵仙的名副其实!如果要给当时统帅排个座次,刘邦应该是除了项羽跟韩信外的最强者了,基本是见谁灭谁。可是刘邦一碰到项羽,才发现自己跟项羽的作战能力有着维度上的差距,前有在彭城56万联军被项羽的3万骑兵打崩,老爹和老婆被抓,自己是靠着老天的眷顾和T0级车手夏侯婴的护航才逃得升天,后有在荥阳被围,多亏了替身纪信和两千女兵的牺牲才能跑回关中,甚至在十面埋伏前,刘邦很无耻地撕毁停战协议追击楚军,结果陈邑被打了阻击,大败回军。刘邦算是彻底被项羽打出了心理阴影,在最终决战时,只能老老实实地列阵在韩信所帅前军的后方。如果还是刘邦自己指挥,汉军在垓下的平原上面对楚军骑兵的冲锋,即使不是彭城式的溃败,也很难把项羽围住。因此垓下会战,哪怕不能证明韩信就是楚汉名将中的Goat,也足可以将韩信推至与项羽等身的高度,一览众山小!
只可惜,兵仙没有善终。一统天下的刘邦,反手就收了韩信的兵权,把韩信从齐王改封为了楚王,紧接着就以巡游云梦泽的名义诱捕了韩信,降韩信为侯,并把他拉到长安看了起来,足足五年多。直到刘邦去世的前一年,韩信被吕后与萧何合杀。
以刘邦的视角来看,韩信非杀不可!军功第一的韩信在军中的威望自不必说,关键他还年轻,韩信死的时候仅仅34岁!(汗颜,人家不到30岁就已经以战绩封神!)而刘邦已经过了60,张良55岁,萧何48岁,就连吕雉都已经已经年过四旬了。更何况君臣之间的隔阂已生,韩信到长安这么多年了,也没给老皇帝什么好脸色,像极了现在被边缘化的公司创业元勋,自己整天在老大眼前晃悠,只为了给老大添堵。韩信也不敢去结交太子,那样只会死得更快!那韩信的存在,对刘邦死后的权力交接非但没有助力,反倒徒增了很多凶险,谁知道没了老皇帝的威压,兵仙会在军队里唱哪一出戏?
可在韩信眼中,刘邦就是一个渣到骨子里的负心男!韩信的内心始终坚守着“士为知己者死”。你以国士待我,我就以国士报之。项羽不能重用韩信,韩信转到刘邦这里来碰运气,等到是刘邦斋戒三日,筑起高坛,拜为大将军!因此,韩信才在平定齐地之后,拒绝了项羽的拉拢和蒯通的游说,放弃了三分天下的宏图。当然,韩信当时不反,很可能担心身边被刘邦安插了间谍,手下又有曹参和灌英两位刘邦亲信的掣肘。可是韩信当时的兵可是伐齐前新征的,之前的老兵都被荥阳大败后的刘邦拉走了,汉军的政治工作不会牛到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让这些新兵蛋子只忠于汉王吧?
我相信彼时的韩信,是真心地相信与刘邦两情相悦,彼此懂得与珍惜。他相信刘邦会以齐王印绶来回馈他的忠诚以及赫赫战功。王位的空头支票,很可能早就被刘邦许给了韩信,因为不久之前刘邦就差点采纳郦食其的计策,分封各地,只不过及时被张良制止了。只可惜,韩信平齐的战功背后,是枉死在齐地的郦食其,他向刘邦讨封又是在刘邦陈邑大败之后,很难不让刘邦视为要挟。刘邦只是碍于形势,最后还是把韩信封为了齐王。可是,君臣的感情,再也回不到从前了。这才有了之后刘邦对韩信实施的一些列“兔死狗烹”的动作。韩信此后“常居怏怏”,总觉着高皇帝对不起他,就有些感情用事了。
渤海小吏将韩信比作核武器,当项羽在世时,互为核威慑,倒也能共存。可是核威胁项羽没了,韩信的威胁就被放大了。可是,韩信不懂这些。别人眼中的核武器,却是位重感情的国士,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