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敌人大兵压境,我军几乎没有战而胜之的可能时,应该投降还是死磕呢?
诚然,很多意志不坚定的人都会动摇,还美其名曰“曲线救国”,其实基本上都是为自己打算。有些人又来劲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乐意投降,我招谁惹谁了?
今天,准备歪批一下三国中的两个投降派。
一个是吴国的张昭(子布),另一个是蜀国的谯周。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百万大军压境,东吴诸臣都面如土色,连“内事不决问张昭”的子布兄都劝主子孙权投降。鲁肃私下里对孙权说:“文臣要投降,都是为了自己。如我等降曹,不失为州郡、刺史。如主公降曹,一定是给个空名。车不过一辆,从不过数人。因此,绝不能投降。”
等到“外事不决问公瑾”的周瑜回来,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之后,孙权决心抗曹。
凭借诸葛亮的东风加上周瑜的策划,终于将曹操的83万人马打回了老家。
张昭一看,原来我军这么厉害啊,哈哈。
战事一过,文臣派的张昭又神气活现地出现在政坛上。
不过,好事没过多久。孙权派吕蒙、陆逊收复荆州之后,惹恼了刘备。玄德倾尽全国精锐,70余万大军水陆并进,声势浩大地直扑东吴。
吴王大惊:“蜀兵势大,如之奈何?”
张昭奏曰:“今诸将虽多物故,然尚有十余人,何虑于刘备?可命韩当为正将,周泰为副将,潘璋为先锋,凌统为合后,甘宁为救应,起兵十万拒之。”
虽然直到陆逊出现之前,对战刘备并没有如意,但是张昭已经从一个“软骨头”进化为一个“石敢当”了。
我们来再看看谯周。
谯周原本是益州牧刘璋的手下,刘备攻打成都时,谯周论天命,力劝主子投降,投降后被刘备任用。(见风使舵)
看到刘备乃帝胄,于是谯周“夜观天象”,发现天象祥瑞,乃与群臣共同推戴汉中王刘备为帝。(溜须拍马)
诸葛亮以一州之地,北伐占天下三分之二的魏国,谯周又以天象为论,以为不宜北伐。但当时孔明不会理睬他,照样出兵。(益州疲弊,如果不主动进攻,蜀国早晚被灭!)
孔明多次出兵,均因为种种原因无功而返。六出祁山时,谯周上书言天象吉凶,劝孔明不要出兵。(投降精神不能丢)
姜维第五次北伐,谯周作《仇国论》,以为不宜兴兵。(将投降派的理论文书化)
姜维第八次北伐,谯周上书言天象,劝阻出兵。(不遗余力地为今后的投降作铺垫)
邓艾进围成都,谯周力劝后主投降。他说:“如果逃到南蛮,太没有面子也。即便逃到东吴,投降东吴也不是好主意。东吴不可能吞并北方,东吴被灭之后,陛下还是要投降,反而是两次受辱,还不如一次性!”(投降理论还一套一套的)
经过谯周的反复劝说,刘禅听从了降魏的建议。
由于谯周主降有功,司马昭封他为阳城亭侯。(多年的投降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晋武帝代魏后,谯周几次被加官进爵,历任骑都尉、散骑常侍等职务。(蜀国投降的官员中,只有他平步青云)
谯周还故意说自己无功受封,请求退还官爵,皆不听许。(恶心!当婊子还要贞洁牌坊!)
公元270年,他病死在洛阳,终年七十一岁。
三国第一投降派终于死了。
每次看三国演义,我都恨不得拔剑砍了他。
但我不能砍他。
第一,我没有杀人不见血的宝剑。
第二,我没有时间穿梭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