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0日 天气晴
今天是周一,每周一的第一节课都是我最头疼的,孩子们极其没有状态。今天请假的人有十几个,看来甲流来势汹汹,很多孩子没有幸免。
今天讲的是一篇说明文《花钟》,周末已经布置过预习的作业,要求把课文读熟,但是课前检查读书情况仍然不容乐观。见此情况我让孩子们继续读书,务必在文章读熟的基础上,才能理解课文内容。可是在读书的环节上有的孩子认真投入,真正的做到了让学习发生在课堂上,可是仍有十个左右的孩子懒洋洋地,连嘴巴都不愿意张,甚至还有个别孩子连书都不看,或者仰头做两眼放空茫茫然状,或者玩弄手指做沉浸状。每次看到这样的孩子我真是从心底替他着急,上课的状态直接代表了他对学习这件事的态度。他们习惯了这样的上课模式,即使我一节课提醒他数遍,但也只能暂时将他们注意力拉回来一会儿,只要我少不关注他们立刻又恢复原状。面对学习他们一直表现出这样的状态,自然他们对学习这件事缺少专注力和吸引力。即使我采用各种方法或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或强调他们的纪律性,但对于这部分孩子来说,他们似乎永远把学习这件事当成自己身外的事情,从来没有把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或许我应该以多元化的评价眼光去看待他们,但是这种对待学习的专注力难道不是对所有事情都应该拥有的本领吗?
再经过三遍的课文阅读之后,我抛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花钟。原本以为再经过了充分阅读之后这个浅显的问题起码应该有一半的孩子能够寻找出来,但是让我没想到的是只有三个人举手,难道语文课堂只是为了这三个孩子所开设的?其他的孩子早已习惯了端坐在教室里倾听别人的发言、别人的思考,他们一坐就是好几节课,从来不思考,从来不发言,语文课在他们看来好像与他们无关,他们就是一个观众,或者说是一个看客,永远以旁观者的姿态听取别人的看法,他们从不思考,好似大脑空空的行尸走肉,只是身在课堂,心却空空如也。不要怪我语言犀利,但是这个情况是我们班的现状,我看到那些只会端坐在课堂上却从不参与思考和学习的孩子真是心急如焚,虽然很多人持这样的观点:这个世界上什么角色的人都应存在,不一定每个人都要成为焦点。但我却不敢苟同,或者说我不想给我的孩子们灌输这样的观念,我秉承的是这样的想法:如果这个世界上一定要有焦点,为什么那个人不能是我?!我不愿意让我的孩子们成为那个在人群中为别人鼓掌的人,我希望他们能成为那些被别人仰视的人。可惜好多孩子并不能理解我的良苦用心,或许是我的课堂于他们而言没有吸引力吗?今天是值得我反思的一天,在以后的备课环节中,我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枯燥无味的念经课,如果这样,我岂不是把他们推入了“行尸走肉式”上课的深渊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