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读完了第一本心理学小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从书名上来看,就能看的出这是一本有趣的心理学读物,带着通话色彩,通俗易懂,且有趣。故事说在一座大大的原本很美丽的但现在却很萧条的庄园住着一只蛤蟆,原本他是一只快乐的蛤蟆,身边的朋友都很喜欢他,明明看似过得很不错,但是他过的一点都不快乐,关心他的朋友,为了他的健康,帮他找到了心理咨询师苍鹭先生来帮助他,于是在苍鹭的引领下,一步步探索蛤蟆的原生家庭和内心世界,慢慢地,蛤蟆逐渐梳理清楚了人生的目标,重新点燃了对生活新的希望。
全书通过故事展开,通过蛤蟆先生和仓鹭咨询师的访谈,探索了人的自卑,软弱,爱炫耀,抑郁的情绪从何而来;虽然看过的心理书不多,但是记忆深刻的一点,就是心理学一直强调的就是童年经历对人格的发展影响的重要性,我们很多举动都反射这我们在童年时候留下的印子。
我在7年前远离家乡,来到了1000多公里外的的南方,搬过几次家,每次搬家都不舍得扔掉日常买衣服买鞋子等等收集的各种塑料袋,纸袋子。从A房搬到B房,如果在B房没有用掉,那么我可能在下一次搬家的时候,再从B房搬至C房,但最后这些袋子都拿来用什么呢?大多数被当做垃圾袋用掉了,但是仔细算算垃圾袋值多少钱,有的时候在露台清理杂草时,心理还默默想......“咦!幸亏当时没扔掉这个大袋子,装杂草正好!“。细想,我是为了省垃圾袋的钱吗?以前我以为这是遗传了妈妈的节省的性格,但其实不然,正式因为小时候在妈妈勤俭节约的耳濡目染下,逐渐被影响,都说小孩在在3岁以前就会定下性格,但是在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们的言传身教在我们一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管3岁以前还是3岁以后,是他们带领着我们走向世界,认识世界。而当我们成年之后,一定会遇到很多挫折,感情失恋,工作失意,而最终能帮你走过坎坷的人只有你自己。很多父母都说,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孩子快乐健康,单其实想要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并不容易,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产生焦虑甚至抑郁,其实都是我们内心的映射,我们一定要认识清自己内心的“自我儿童状态”,正面体会和感受你的感受。
结尾也很治愈,特别有感触的一点是故事的结尾,河鼠,鼹鼠,蛤蟆都对下一个人生阶段做了新的规划,美好得让人羡慕,没有大富大贵,但是却都各自努力追求着自己想要的生活,离开了那个有着共同记忆的城市,回老家开餐馆、搬离城市、卖掉庄园去大城市打工、留在乡镇继续为当地人贡献自己的力量…宴席虽散,回忆和未来都是美好的。
希望我们都可以在心理真正长大成人,独立自信充满希望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