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我的心理课老师推荐给我们看的,其主要目地是让我们通过简单易懂的故事情节来了解深奥的心理学理论,明白心理咨询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本书是英国资深心理咨询师罗伯特.戴博德博士撰写,让经典童话《柳林风声》中的动物主角们登上这部书的舞台,演绎出一个心理咨询疗程的标准模板。这部书凝聚了罗伯特.戴博德博士的多年心理咨询工作的心得,也是英国畅销多年的国民心理咨询入门书,值得每一位普通读者一读。
本书分为十个章节,其实也是做为本书主角的抑郁症患者蛤蟆先生和咨询师苍鹭的十次面谈来展开。蛤蟆先生本是一个热情,时尚又爱冒险的家伙,惹出过不少麻烦和笑话,朋友们都很喜欢他。在外人看来,他性格开朗,是个乐天派,人际交往没有障碍。可是突然有一天朋友们找不到他了,他躲在房间里不肯出来,陷入抑郁不能自拔。于是朋友们决定出手相助,决定督促蛤蟆重视这个问题,并带他去接受心理治疗。后来通过蛤蟆先生和咨询师苍鹭的共同努力与配合,蛤蟆先生心里的变化终于悄无声息的发生了,蛤蟆先生感觉重获了新生……通读此书,会给每一个人以心灵的启迪。
一、心理咨询是自发自愿的过程。蛤蟆先生初见咨询师苍鹭,苍鹭首先提出咨询费谁来出?这个问题点出心理咨询是一个自发的过程,来访者的心态必须是出于100%自发自愿,一定要自己努力做好变好的准备。
二、每个人都有变好的能力。本书里有这样一段对话,蛤蟆先生问苍鹭:“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苍鹭站定,直视他的眼睛说:“蛤蟆先生,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这句话带给蛤蟆先生信心和力量,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渴望变得更好的内驱力,当我们陷入负面情绪,绝望无助的时候,内心总会希望有那样一位“圣人”告诉我们,“你会好起来”“一切都会过去”。
三、来自原生家庭的伤害对人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就看我们如何去和自己的内心和解。蛤蟆先生开始慢慢的向苍鹭敞开心扉,讲述困境,“我感觉不到价值,在朋友当中像一个笑话”“别人对待我的方式太可怕了”。从蛤蟆先生的话中可以看到,蛤蟆先生的压力基本上都来自于朋友们的态度和看法。可是深挖蛤蟆先生的内心,是童年残留的伤害一直隐藏在蛤蟆先生心灵的角落里不能释怀。
蛤蟆先生的父亲很严厉,总是嫌弃他不够努力和认真,母亲怕父亲,不敢在父亲面前露出对他的亲和。父亲不允许蛤蟆哭和反抗蛤蟆从小感受到父亲的强势,父亲永远是对的,时间长了,父亲的训斥在他的成长过程就变成了合理。于是蛤蟆选择了顺从,表面假装不在乎,用嬉笑打闹化解被斥责的尴尬。成年后,蛤蟆遇上了象父亲性格的獾,经常被训斥,就习惯性的进入童年状态,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都需要个自己的情绪做连接,否认,无视和压抑都会导致人格的扭曲。就像蛤蟆先生绝望的说“拥有怎样的父母就像买了彩票一样,得看走运不走运”
那么是不是原生家庭就真的决定了我们的一生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父母自我状态”的情结,他们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童年的时光。当我们成年后又经常出现“儿童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两种模式相盘旋的纠结。所以我们只有学会在“成人自我状态”里,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蛤蟆先生接受了10次心理咨询,走出了“儿童自我状态”,终于明白他人对待自己的方式是他人的自由,而他自己做出的条件反射,陷入自卑和抱怨,才是罪魁祸首。最后蛤蟆先生和苍鹭一起了解了人格结构,三位一体的模式,从内心原谅他人和自己,获得了新生。本书也消除了很多人对心理咨询这个职业的误解,了解到心理咨询师并非解救者,他们只是引领者。
通读此书,我们就会明白,其实在这个世界上能帮助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