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好久没有到影院看电影的心劲了,上一次去看电影还是暑假了吧,我记得是和老爸老妈一起去看的, 《破局》。调起我的兴趣的是中国青年报对这部影片的一篇推文,从中得知这是一部由一百余位画师手绘大概650000(貌似这么多)幅画作制作而成的。暂且不论拍成电影的背后是不是夹杂着商业消费的影子,就单单逐帧逐帧地打磨,一幅一幅地推敲所必须倾注的细心专心耐心就已经让我在心中赞叹个不知所以了。
影厅意料之中的零星几个人,那感觉真的特别棒。对于部影片预期,说是电影,更多地我还是抱着这是一部艺术画作的合集去看的,有梵高的,有幕后所有画师的。虽然我并不是艺术专业的,艺术细胞也并没有多少,但是在影片开始放的第一幕,我就知道,我来对了,这是我想要看的。
不得不说,这部片子给人的最直观的独特体验某过于整个画面的厚实感。透过屏幕我能感觉到线条的粗道,整个画面就让我想到小时候美术课上用的素描纸,那个时候每次上美术课,我最爱干的不是用油画棒在纸上增添我的色彩,而是摩挲着素描纸,那种粗糙的纹路却给了我一种无法言明的真实感与安全感。看惯了标清滑畅的屏幕,一开始看这种把油画的质感带上屏幕的画面的确不大适应,不过这种观影“小障碍”没过多久就销声匿迹了,至少我是这样的。
对于片子的情节我倒没什么特别想说的,因为死去的人是梵高,所以通过对探寻死因而揭出逝者生前遭遇这种毫无新意的情节才会如此的吸引我,我想了解这个伟大的人物是如何死的,真的是自杀么?还是他杀?因为什么他选择了自杀?其实这些真的重要么?世上已经没有梵高了。
我不懂什么画种的分类,不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印象派等等艺术上的专有名词所代表的含义(虽然曾经还是历史考点)。但是我认为真正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不管他是画家,音乐家,作家,他的影响是普世性的,也就是说不管你是否涉足或了解这一个领域,他的作品都会对你有着一种奇妙的感染力,一种或许微弱但又绵延不绝的能量。正如我并不了解梵高的作品,我不能对他的画进行品赏,做不到专业人士所把握到其画技的精湛,也只能道听途说着他天才般的禀赋,但是当我看到星空的时候我能体会到宁静深邃中的杂乱奔涌,一种近乎疯狂的执著,但最后一切还是归于平静。这是我的理解,这是我的喜欢,与作品的伟大与否,无关。
还是想引用一段梵高的话作结:
当我在画一个太阳,我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
当我画一篇麦田,我希望人们感觉麦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
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我希望人们能感觉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果实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