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分享2865天。一天进步一点点,读书878(2025.10.17星期五)
运用沙盘游戏评估青少年心理状态,核心是通过观察其沙具选择、空间布局、创作过程,解码潜意识中的情绪、人际关系和内心冲突。
评估主要通过三个关键步骤展开:
1. 自由创作阶段:让青少年在无干预环境下,自由使用沙具在沙盘中搭建场景,分析师全程记录其动作、犹豫、增减沙具等细节。
2. 作品解读阶段:重点分析核心元素,比如攻击性沙具(武器)可能反映压抑的愤怒,孤立的沙具(独自的人偶)可能指向孤独感,而混乱的布局常与内心焦虑相关。
3. 对话验证阶段:以“这个沙具对你来说像什么”等开放式问题,引导青少年讲述作品故事,结合创作过程细节,印证解读假设。
核心评估指标有:
一、沙具选择
沙具类型偏好:攻击性(武器、猛兽)、社交性(人群、家庭场景)、封闭性(房屋、围栏)占比,反映情绪倾向与社交需求。
数量与替换:单次使用超20件或频繁替换,可能指向内心混乱;仅用3-5件极简沙具,常关联压抑或防御。
特殊指向:重复使用某一类沙具(如全是婴儿),或回避特定沙具(如拒绝所有人物),暗示核心心理议题。
二、空间布局
区域分布:沙具集中在沙盘某一角(回避其他区域),可能对应安全感缺失;均匀分布且有互动,多为心理状态稳定。
边界与开放:用沙/沙具围出封闭区域(如围墙圈住场景),常反映防御或自我封闭;开放式布局(无明显边界),多指向开放的心理状态。
高低与深浅:堆高沙土或放置高层沙具(如高楼),可能象征渴望被关注;挖深沙坑或沙具贴近沙盘底部,常关联潜意识的焦虑或创伤。
三、创作过程指标
初始动作:第一时间动沙(挖/堆)还是拿沙具,动沙多为主动梳理内心,直接拿沙具常是快速表达某一情绪。
停顿与犹豫:长时间凝视沙具或沙盘,未动手,可能指向内心矛盾;频繁调整同一沙具位置,多为对某一问题的纠结。
情绪反应:创作中微笑、哼歌,或皱眉、叹气,直接关联作品背后的情绪基调,需结合表情与作品同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