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并非爱情》的续评:坏人没有在额上凿字
漫画作者是渡边ぺコ。曾有读者抱怨说看到她的主角总是原谅出轨渣男,或是原谅强奸犯。象这样的读者一定会对这部漫画的结局满意了。
雕塑展期间,女主决定去毁坏自己的半裸雕像(昔日色狼老师的作品),而她的恋人也有志一同,从另一城市赶来。她们做到了。
就算有人阻拦,她们还是做到了。
老师夫妇向美术馆负责人道歉时,妻子甚至于说“最痛心的是我先生。”
妻子歪曲了事实,说女学生在展览上抛洒的钱是同意和解金,说成“出尔反尔,收了钱却后悔了,”极力维护己方立场。
但回到家里,妻子还是质疑了他,认为自己被骗了,竟然以为他与学生是纯情无性的关系。
让人感慨的是,老师与女儿倒是团结得很。
岳母显然极不满意女婿,说出带娃费用的问题。但没有提丑闻风波,也许不知情或留点余地。
这个男人已完全看不出“诱骗”女学生的痕迹,倒象个慈父。女儿还小,认为父亲很温柔,也意识到他处于困境,刻意为父亲解围。若要明白父亲做过些什么,大概要等到15年后。你是不会相信自己朝夕共处的人犯下可怕罪行的。
女主恋人的女儿乙非常明理。乙问:“你们只能这样做吗?用暴力?”
女主向她道歉。
乙说:既然这样,那就证明这事非常重要。
而且也是乙鼓励母亲重视这段恋情,表白自己的心意。
乙接受了母亲和女主的关系,也接受她们是有判断力的成人。
当然乙也是成年人足以理解现实的复杂性,以及对生活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爱。是希望。
就算面临法律风险与世人口舌,只要相信自己做的是对的,那么就不用畏缩。
不要说什么退一步海阔天空了,只要那座雕像存在,女主必定会想起往事,感到自尊被践踏,而且每个把那少女雕像当作诗来欣赏的人,都会无意间伤害了雕像的原型。因为事实不是那样。事实一点不美,那是恶臭丑陋的事实。
就算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揭发权威对自己的性侵,但只要有人试图主持公道,或是打破沉默,一定会让其它受害者感到欣慰或者解脱。
很多时候,人们喜欢把创作者与他的作品分开。就算一个男人对女人、小孩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人们喜欢说,“但是作品没有罪”。但并非如此,正因为还有人期待这个曾经创作出美丽作品的人继续奉献佳作,才会让强奸犯们有恃无恐。你做了坏事,但人们还是需要你。而被强奸的女人、小孩,在世人眼里毫无价值,因为他们不会画画,不会拍电影。但是画画也好拍电影也好,其实也只是一种手熟的技能罢了。
拥有特殊技能,得过奖,或是有人脉,就能把别人的掌珠、或是没人保护的小孩,当作自己发泄欲望的对象,这太过分了。
人生来平等,死时也平等,但在活着的时候,却总是被分为三六九等。为什么说人活着要有勇气、要坚强呢,因为总会遭遇到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情。若是做不到勇敢坚强,你就会被压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