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神兽归笼。
朋友圈里,被几张照片刷了屏。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这个画风。
两年后,不知道轮到自己送闺女上幼儿园时,会不会心有戚戚焉?
为了配合双减政策,在开学第一课前,教育部门煞费苦心地搭配了不少补丁。
以上海为例,小学二年级才开始试卷考试,且三四五年级不考英语,初三以前没有统考。
有网友表示,这简直就是在猜盲盒,非常刺激有木有?!
这还不够。
最新的一条规定,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和普通班;严格执行考试管理规定,不得违规组织考试,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并以适当方式告知家长和学生,不得将考试结果在各类家长群传播。
一句话总结:
取消重点班、测试变少、分数保密。
更刺激了有木有?!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下子,小朋友们终于能在放学后痛痛快快地丢沙包玩了。
但再一细想,咦,好像哪里有问题?
高中的录取方式,依然是根据中考总分来筛选生源的。
大老师认为,所谓名校,从来不是因为老师而出名,反而是优秀的学生,成就了这帮名师。
或者也可以说,学生和老师,本就是互相成就。
50%的孩子与高中绝缘,这个比例绝对有夸大嫌疑,那些制造焦虑的自媒体太坏了。
那么,初升高的真实录取比例,各个地方又是多少呢?
我不说,家长朋友们肯定最清楚。
再回到最新的政策解读:
不公布并以适当方式告知家长和学生,不得将考试结果在各类家长群传播。
这句话,在语法上没有任何问题,但似乎在操作上有点难度。
当家长们在放学前,聚在校门口接孩子时,会不会好奇并讨论自家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排名?
你猜?
我觉得会。
因为人都有好奇心。
等孩子放学的这段时间,本就枯燥无聊,大家又不是聋哑人,礼貌寒暄时你认为聊啥话题最合适?
除了好奇心,每个人也都有好胜心,尤其是成年人。
嘴上说着躺平,不过是寒暄时的谦辞,行动上可一点也不愿落后。
那些真正能做到甘心躺平的朋友,我敬你是条汉子。
那些跟其他家长一聊,才猛然发现自家孩子成绩排名靠后的家长朋友,他会怎么办?
你再猜。
大多数家长朋友,也都是普通人。
最关心的问题,是自家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排名。进而根据排名,暗暗思量能上个什么样的高中。
再往后,就是能不能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过上幸福生活。
普通人的追求,就是这么朴实无华。谁也不想跟拆盲盒一样,对待自家孩子的学习。
到时候,不知道那些放学后玩丢沙包游戏的小朋友,能不能找到玩伴。
你想找TA玩丢沙包,万一,TA想的是跟你拼刺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