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祖莹
《清单人生》
63岁的布里特·玛丽是个有强迫症的老太婆,她情商低、有洁癖、做任何事都要按清单来。就是这样一个“惹人烦”的老太婆,改变了一个叫博格的小镇,也改变了她的人生。
布里特·玛丽很早就知道了丈夫肯特的出轨,只是她一直欺骗自己,直到肯特犯了心脏病,那个女人打电话过来戳破了布里特·玛丽的最后心里防线,她决定离开了这个家。和肯特结婚之后她一直都没工作过,也没有自己的孩子,连和人打交道都经常闹误会,因为平时一切都是肯特出面的。一开始我对布里特·玛丽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想不明白她怎么就可以唯唯诺诺这么生活了大半辈子。
随着故事的展开,我看到了布里特·玛丽的童年。她一直生活在姐姐的光芒下,姐姐渴望多彩多姿的生活,热情勇敢,是天生的歌手,还说长大以后要带着妹妹去巴黎,父母也是爱着姐姐而忽略妹妹。直到一次车祸,姐姐丧生而布里特·玛丽被抢救了回来,父亲无法接受而离家出走,母亲一直念叨“被救回来的为什么不是姐姐?”这一切让布里特·玛丽的生活失去了希望,一点点封闭了自己。
可是来到博格之后,布里特·玛丽慢慢找寻到了她自己的内心并开启了全新的人生。博格改变了她,让她向周围的邻居们敞开了心,真正意识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同时她也改变了博格,不仅阴差阳错的组织了一个足球队,还帮助博格修建了一个球场,让这个小镇又重新充满了活力。
故事的最后,在球队里小朋友的鼓励下,布里特·玛丽开车奔向巴黎,这个她童年就想去的地方。看完这个故事,被布里特·玛丽和博格感动的同时,让我感受到满满的力量:只要开始行动,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读书摘抄】祖莹
《清单人生》1―83
奥马尔的风头总被他姐姐压着,和场上其他小孩一样,她让布里特-玛丽想起英格丽德。
英格丽德就从不消极。这种人有个特点,你很难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她,因为她太积极,但也许积极的原因恰恰是每个人都喜欢她。英格丽德比布里特-玛丽大一岁,身高也比她多出五英寸——当然,要想压过妹妹的风头,不用高出这么多就能做到。布里特-玛丽已经习惯了给姐姐当背景,从来没有过非分之想。
有时候,布里特-玛丽也会真的渴望得到一些东西,渴望到几乎忍不住,这感觉简直要人命,不过它不会赖着不走,忍忍总能过去。
【读书摘抄】
《清单人生》84―130
所有婚姻都有不好的一面,因为所有人都有弱点。如果你和另外一个人一起生活,就要学会以各种方式应付这些弱点。比如,你可以把弱点当成沉重的家具,收拾房间时虽不能把它搬到一边,却可以围着它擦擦扫扫,保持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中的错觉。
当然,灰尘是在看不见的时候积累起来的,而你得学会抑制灰尘积累的过程,防止客人注意到,不要等着哪一天,有人未经你的许可移开某件大家具,露出下面的污垢和划痕,镶木地板上留下永久性损伤之日,就是你追悔莫及之时。
【读书摘抄】
《清单人生》131―190
人们有时把“黑暗”等同于“堕落”,可博格不仅堕落,而且早已分崩离析。在下沉的瞬间,它吞噬了所有的街道,将它们一同卷入无边的黑暗。城市里那些不希望整夜坐在家里的人可以去只在夜间营业的娱乐场所消遣,然而在博格,生活只能被黑夜封入沉闷无聊的胶囊。
【读书摘抄】
《清单人生》191―262
突然,坐轮椅的女人连轮椅带人一起朝布里特-玛丽冲来,撞在她的大腿上,两个人和轮椅同时翻倒在地。抢劫犯对着天花板开了一枪,枪声震耳欲聋,布里特-玛丽什么都听不见,失去了方向感,碎玻璃从爆裂的日光灯管上簌簌掉落。她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仰躺着还是俯趴着,身体贴在地板上还是贴在墙上,只能感觉到坐轮椅的女人对着她的耳朵眼儿喘粗气,某个遥远的地方似乎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
【读书摘抄】
《清单人生》263―完
到了一定的年龄,人生的所有疑惑几乎可以全部浓缩成一个问题:应该如何生活?
人生的乐趣本来就少得可怜。无论是谁都很少有机会留在原地,拒绝在时间的长河中随波逐流,在快乐的漩涡中永远沉溺下去;也无法毫无保留地爱一个人,时时刻刻都充满激情。
在我们小的时候,如果条件适合,可能有几次机会能够做到上面这些。长大后,就是漫长的、大气都不敢喘的卑微生活。谨慎自持让我们不再为了纯粹的快乐大声欢呼,即便笑得出来,也总有一丝羞耻感挥之不去。还记得成年后的你痛痛快快地笑过几次吗?
从人类常识的角度看,所有的激情都很幼稚,是平庸和天真的表现,不属于我们习得的东西,而是本能。它们会把我们压倒推翻,淹没我们,殊不知其他的情感属于地球,然而激情的居所遍及整个宇宙。
激情的价值不在于它给予我们什么,而是它要求我们如何冒险,有时候甚至需要放下尊严,忍受别人的不解、嘲笑和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