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本自具足」,每个人本性、天性就是圆满的,但这个浮躁的世界,物欲横流,往往污浊了我们的本性,遮蔽了我们的天性,让我们没办法成为那个「本自具足」的自己。

而且「向外求」,常常所求皆苦:求利求名求爱,都是求而不得。
唯有「向内求」,你会发现本自具足,身外的世界,真的没有什么,说来说去,不过是四个字:「名利权情」。
人生的终极奥义都生长在我们自己的身体内。
所以问题来了:如何向内求,活出本自具足的自己?
其实我自己一直以来,也是对王阳明先生说的「本自具足」,有点一知半解,总觉得隔着一层薄膜,始终无法穿透它,看清其「内核」和「底层逻辑」。
直到最近又在「书上学、事上磨」了一阵,才有点「豁然开朗、知行合一」的感觉。
这篇文章就带大家从3个层面:「潜意识、投影源、吸引力法则」,一起来深入剖析,究竟什么才是王阳明先生说的,这个「心外无物,不假外求」的「本自具足」。
一、本自具足与潜意识的关系
所谓「本自具足」,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其实就是「潜意识」。
弗洛伊德将人的意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其中「意识」是我们能感觉到的部分;「前意识」是我们稍微自我觉察就能感觉到部分,比如我们的呼吸、脉搏和心跳;而「潜意识」是需要深入挖掘,内省、内观、内觉,才能感觉到的更深的部分。
潜意识里全息整体地存储了个人与集体、自然与社会全部宇宙生命信息。在身心高度合一的状态下,比如心流状态,比如临在状态,潜意识可以回归恬淡宁静的自性意识中,直接从宇宙中下载高维智慧。
这就是灵感的来源,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时候会突然福至心灵、如有神助的原因,这更是本自具足的真正内涵。
而从人的个体来看,人恰恰是宇宙意志的精华所在,宇宙意识需要经由万事万物的意识而呈现,这种宇宙意志或者说宇宙意识,换句更通俗易懂话来说,就是「天地规律」。
人类意志遵循宇宙意志就是按规律办事,而凡事都能按照规律办事,就不是人,而是神了。
人类意志遵循宇宙意志的过程,就是回归母体的过程,也是回归自身的过程,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做自己」。
你会发现,我们的每一次觉醒,不过是在靠自己更近一点,让自己混沌的内在,更清晰一点,而这就是本自具足。
只可惜:
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外在世界里,能够发现并发掘内在世界的人屈指可数。然而,却是内在世界造就了在外在世界获得的一切。因此,内在世界富有创造性,外在世界所收获的一切都是你内在世界中创造出来的。——查尔斯·哈奈尔《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
也难怪,心理学家荣格说,向外看的人是梦中人,向内看的人才是清醒者。
因为内在世界啥都有,向外看不过是舍本逐末。
禅诗有云,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当你意识到「吾性自足」,转而「向内求」,内省、内观、内觉,你才会找到自己心中的这颗明珠,这才是你生命「真正觉醒」的开始。

二、本自具足与投影源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是个多维世界,我们也知道,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一维是二维的成像,二维是三维的成像,三维是四维的成像,N-1维是N维的成像。
但我们不知道的是,这所有的一切,我们的大脑才是「投影源」,我们眼里看到的都是我们自我意识的「投射」。
万物都是合一的存在,你遇到的所有人,其实都是你自己;你碰到的所有事,其实也都源于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