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被哥哥要求不要去想白熊,尽管他拼命不去想,却怎么也摆脱不了白熊的念头。
你是否也曾压抑过自己的想法呢?越是禁止自己买买买,过后总是含泪剁手;越是告诉自己要减肥,反而吃得越多;戒烟一天过后抽得越狠,不去想它,反而想到失眠。
为什么我们越压抑,想法就越根深蒂固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够自如地控制自己的精神和想法?我们怎样才能够驱逐头脑中那头白熊呢?
新书白熊实验的作者,心理学家丹尼wakener在1987年进行了著名的白熊实验。他发现,人们试着不去想某件事时,反而会比平时想得更多,这就是反粉效应effect。正如另一项研究发现,比起说出想吃巧克力的想法,压抑这个想法的人会更想吃,也会吃更多的巧克力。
因为当我们试图压抑想法或冲动时,大脑要做三件事,第一,整理准备压抑的想法。第二,努力压抑想法。第三,监控想法是否已经离开大脑。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步都在加强这个想法,而不能够减弱甚至驱逐想法,于是想法不但越来越深,还会转化为行动。
那怎么办呢?可以参考下面的三个方法:
第一,建造防御防守
白熊作者认为,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专注当下,基本操作是觉知拦截回当下,也就是要发现白熊实施拦截,立刻回到当下。注意拦截是防守,不是主动的驱逐或消灭。而不停默念回到当下,是在构筑防御工事,把白熊拒之门外。这就像在脑海中把白熊装进一个密封装置,虽然你知道它就在那,但你无法触碰它,它也无法影响你,伤害你,只能灰溜溜的离开。
第二,不想白熊,想点儿别的。
作者在另一个实验中,让那些想着白熊的人去想一辆红色的大众汽车,结果白熊就变成汽车了。这其实是为自己找了一个吸引注意力的分心物,使大脑皮层产生一个新的兴奋灶。
第三,专注的想
白熊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现,当人们有一些不愿回想的创伤,经历与情绪时,试着倾诉和表达出来,能够减轻长期的情绪困扰。后来的临床研究也指出,不去压抑,而是专注去想,反而会有助于减轻症状。但要注意的是,专注的想白熊或许会十分痛苦,尝试的时候最好选择安全的环境,例如咨询关系中,或是在亲密的人陪伴下。
除了上面的内容,新书白熊实验还会谈到压抑,强迫,关于精神控制的心理学,以及如何战胜强迫性思维的更多方法。希望你能早日走出头脑中那只白熊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