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年少时写文章常用这句话,那时候纯粹是堆砌华丽辞藻,其实从不觉得时间过得快,相反难耐煎熬,只想快快长大。
月初颁奖典礼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月初我写《六月,从一场雨开始》时的场景仍在眼前。六月的第一天,凌晨醒来,写文时天空雷响电闪,那场面仿若眼前,怎么此刻就已到月底了?
原来时间真的不等人,岁月催人老,回首已不是少年。
这个月发表了多少字,在打卡表上都有统计,目前显示是6万6千多字。事实上,应该超过七万字了,有一些零零碎碎的文字发布到简书以及其他平台,我也没有去统计,再加上随意的个人日记一类,总共大概也有十多万字。
前几天打卡群的规矩又变了,个人的编号从固定变成每个月的排行,从小主的角度看,是促使大家良性竞争,提高大家发文的积极性。我个人比较随缘,不说没有大志,只是觉得自己的文章质量不怎么样,需要琢磨和改进,对于我来说,写得多未必写得好,而我目前要追求更好。
记得年少时也常写日记,至高中毕业,积累了二十多本。那时候心中苦闷,学习压力大,日记让我有了宣泄的地方。但后来有一天,我毫不犹豫地把它们都塞进我家蒸酒的大灶炉里,一把火烧了。看着熊熊燃烧的大火,我感觉自己把一生的青春都给烧尽,感慨惋惜好一阵子。可我知道,那些文字,都是流水账式的心理活动,对于写作毫无意义。
我从来就明白,写文章,还是需要刻意练习的。不是说多写不好,而是要有意识地去写,当你能保证输出数量的时候,就要开始着手保证输出的质量。这个理念其实和小主的总结所说的一样,三个月过去,大家要开始定位,开始写一写精品文章。
月底的最后一天,本来还有一个关于“酒局”的故事,想写来投稿的,可写了两天,才出来2000字,我发现我写不下去。人果然要有自知之明,写作也是,一方面要写自己熟悉的题材,第二方面要积累一定的素材,写文才可能顺畅,事倍功半。偏偏这个故事,我选了自己最不熟悉的方向,连胡编瞎说都写不下去。更何况这是一个半写实的故事,起码要基本符合实际,才有意义,不然只能等着批评。这个故事,只能先放一边,也许以后都不会续写,也许经历多了,自然而然就写出来,最终成为另一个故事。
这个月,我写的文章还是很杂,有生活见闻,有我家小宠物,有植物专题,有读书笔记,有故事,也开始琢磨长篇小说,我仍然没有明确写作方向。其实心中已有意向,现在也在试验和琢磨。可我总舍不得自己遇见的一些素材,遇见了就想写,反而忽略了某个领域的深耕。我觉得这是我迫切需要改正的,有舍才有得,什么都想要,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在打卡群里,大家都埋头写作,真正聊天的时间其实很少。我们更多的是用作品在说话,用作品来交流,小主建立这个群,能学到多少、领悟多少,全靠个人自己。
对于我来说,这个打卡群让我收获了很多东西。
1、写作氛围激发创作热情。
我们这个群必须每天打卡,文章起码要800字以上才算打卡成功。硬性的规定,倒逼写作输出,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习惯,写得怎么样先不论,洋洋洒洒800字已经不成问题。现在很多人都向着2000字以上奔去,我们首先就保证了量的输出。
俗话说,有量变才有质变,有质变才有发展。
老舍先生说写作基本功练习,就要学会写一个人,写一件事,要天天记,养成习惯。刮一阵风,下一阵雨,看一朵花,遇一个人,品一杯酒……都值得仔细观察,记录下来。随时留心,随时积累,能写的东西就多,亦如我们群里很多人现在的写作状态。
素材积累越多,对写作越有好处,通过刻意练习,慢慢地写作质量自然就会有所提高。写作的热情不灭,写作之路会越来越宽广,走得越来越远。
2、阅读群友的文章,收集生活素材,学习写作角度。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际遇也有限,生活圈子不一定广阔。通过阅读群友的文章,天南地北,各个行业,很多或精彩、或感人的故事时刻在上演,通过群友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世界,认识了更多。
在收集素材的同时,还可以学习到他们写作的角度。同一件事情,人的认知不一样,写作的角度也就不同,每一个角度都值得参考学习。
3、相互鼓励,风雨同舟,创作之路不孤单。
我们都是一群有文学情怀的人,凭着一腔写作热情,聚集在一起写作。我们既是独立的个体,也是一个群体,在写作的路上相互鼓励,既有良性竞争,更有战友之情。每一个战友都那么努力,你怎么好意思掉队?这一股意念一直支撑着大家向前走。
尽管这个月还是有群友出局,对于已出局的群友,有点惋惜,默默祝福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和选择,我们尊重,却更坚定地往前走。
不知不觉,竟然又写了这么多,与我预期差了太多,我本打算写个八百来字,作一个小总结就好。看,这就是打卡群的作用,写着写着,也不知道有没有写偏,打卡字数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至于下个月的计划,也不敢保证,我是个立起大旗,见光必倒的人,还是默默地努力就好,定一个方向,继续深耕。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花开,时间自然会给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