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跟学生聊天的时候发现他们说话生动有趣,热情洋溢,观点明确,精句频出,但是一让他们写作文就嚷嚷着作文太难了,憋上两节课写出的作文枯燥乏味、生搬硬套,毫无真情实感可言。
孩子们有着强烈的表达的欲望,为什么一到作文就写不出来了呢?
我在翻看学生的读书笔记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大部分孩子的读书笔记就只是摘抄,只有一小部分孩子会在读书笔记里写一写自己的读后感,申克.阿伦斯在他的著作《卡片笔记写作法》里说:“重要的不是记录,而是思考。”笔记可以很好的巩固我们思考的成果。
学生在聊天的时候思想的碰撞,他们在思考,碰撞出来的火花是他们最纯粹的表达,而不是我要写作文。灵感、火花经常是一闪而过的,等回过头来再找的时候可能已经不知所踪,所以如果能将这些碰撞出来的灵感或者自己看到有感触的东西随时记录下来,积攒起来,赞多了是不是就有了一个素材的人仓库。
我们都知道在杂乱无章的仓库里找东西是很费时、费力的,怎样才能在我们用的时候就立刻能找到呢,我们可以把仓库里的东西归类收纳,积攒的素材也一样,同一类型的放在一起,找起来就不那么麻烦了,而且还可以经常翻看,思考这些素材之间有没有联系,是不是可以整合到一起。
大多数人觉得写作困难是因为他们的写作是从拿到题目,一张空白页开始的,而实际上,写作的起点远远早于你在纸上落笔的一瞬间,毕竟极少有能七步成诗的天才。
良好的笔记是有效的写作的基础,把平时积累的、已经写好的东西整理成一篇书面的作品,远比我们把所有的东西从脑海里捞出来重新组合要容易得多。
所以不要低估笔记的作用,想要写好作文就要在平时做好的笔记,归类整理,回顾思考笔记之间的练习,最后把他们整理成完整的一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