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二十二
原文
吾乡吴修撰鸿,督学湖南。壬午科,湖南主试者为嘉定钱公辛楣、陕西王公伟人。诸生出闱后,各以闱卷呈吴。吴所最赏者,为丁牲、丁正心、张德安、石鸿翥、陈圣清五人,曰:“此五卷不售,吾此后不复论文矣。”榜发日,吴招客共饮,使人走探。俄而抄榜来,自第六名至末,只陈圣清一人。吴旁皇莫释。未几,五魁报至,则四生已各冠其经,如联珠然。吴大喜过望。一时省下传为佳话。先是,陈太常兆仑在都中,以书贺吴云:“今科楚南得人必盛。”盖预知吴、钱、王三公之能知文,能拔士也。吴首唱一诗,云:“天鼓喧传昨夜声,大宫小徵尽含鸣。当头玉笋排班出,入眼珠光照乘明。喜极转添知己泪,望深还慰树人情。文昌此日欣连曜,谁向西风诉不平?”一时和者三十余人。后甲辰三月,余游匡庐,遇丁君宰星子,为雇夫役,作主人,相与序述前事,彼此慨然。且曰:“正心管领庐山七年,来游者先生一人耳。”
译注
我的同乡吴鸿修撰,做湖南提督学政。壬午年科举考试,湖南主考官为嘉定的钱辛楣先生、陕西的王杰。诸位考生考试结束出了考院后,各把自己的考卷复述呈现给吴鸿。吴鸿最欣赏的,有丁牲、丁正心、张德安、石鸿翥、陈圣清五人,说:“此五卷不录用,我从此以后不再论为文人了。”皇榜发布那天,吴鸿招集客人一起饮酒,派人去探视情况。一会儿抄榜回来,从第六名至最后一名,只有陈圣清一人考中。吴鸿徘徊不语,没法解释。不一会儿,五魁首(明清时期,科举分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每经第一名称经魁,又称魁首。同时取得各经第一名的人被称为五魁首。)报来了,其余四名学生已经是各经的第一名,像连在一起的珠子一样。吴鸿大喜过望。一时间在全省传为佳话。先是,太常侍陈兆仑在京都中,写信祝贺吴鸿说:“今年科举考试湖南录取的人才必定多。”大概预知吴鸿、钱辛楣、王杰三位先生的擅长识知文才,能选拔贤士啊。吴鸿先吟唱一诗,说:“天鼓喧传昨夜声,大宫小徵尽含鸣。当头玉笋排班出,入眼珠光照乘明。喜极转添知己泪,望深还慰树人情。文昌此日欣连曜,谁向西风诉不平?”意思:昨夜传来天神击鼓的喧闹声,大声的宫音和小声的徵音都尽情争鸣。露出头的玉笋排列而出,刺眼的珠光照亮了行进的大马车。喜极之余转而增添对知己的感激眼泪,希望至深还能慰籍培养人才的心情。文昌星今日欣然连连发光照射,哪还有人面向西风诉说不公平?一时间和他的诗的三十多人。后来甲辰年三月,我游览江西庐山,遇上丁正心作星子知县,为我雇人做劳役,作为主人接待我,相互往来后叙述以前的事,彼此都很感慨。并且说:“我丁正心做知县领导管理庐山七年,到这里来游玩的人只有先生一个人啊。”
吴鸿(1725~1763),字颉云,号云岩。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辛未科状元。
钱辛楣先生,江南嘉定人。中甲戌进士。幼聪敏,过目成诵,凡天文、地理、经史、小学、算法无不精通。所著《经史答问》数卷,其畅发郑、贾之学,直接嫡乳,非他稍知皮毛之可比者。近时考据之儒,以公为巨擘焉。又习蒙古语,故考核金、元诸史及外藩诸地名,非他儒之所易及者。
王杰(1725年-1805年2月9日),字伟人,号惺国,陕西韩城人。清朝状元、名臣,有清一代陕西第一名臣。初在南书房当值,后经多次升迁,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任刑部侍郎后又转调吏部,擢升右都御史,乾隆五十一年(1786)出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第二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总理礼部。嘉庆帝即位,仍为首辅。王杰在朝四十余年,忠清劲直,老成端谨,不结党营私,不趋炎附势。嘉庆十年(1805年),王杰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追赠为太子太师,谥号文端,祀于北京贤良祠。
陈兆仑,清代官员、文学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雍正八年进士,授知县。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授检讨,官至太仆寺卿。工诗善书,论书法有主卓识,有《紫竹山房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