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与诗友聊起小学生作文难问题,就着日更发表一点浅见,聊作与朋友或诸位的商榷。
文字是语言,写作就是在用文字说话,而表达是本能的需要。所以,写作其实是人人可为之事。
打一出生,那一声啼哭就是在表达,婴儿时,口中的“咿呀”是在表达,再大点学会了以手示意,是更高级的表达。直到吐出文字,一两岁就可以与亲近的人进行语言交流了。由此可见语言的驾驭及其表达能力,本质上人人都是童子功。
可是为什么学会了文字,却不会使用?明明是亲身经历过的事,去述说一遍尚可,一旦落笔成文就变成了畏途,为什么呢?
对此,我曾多次进行过思索,最后归于两个字,“懒”与“怕”。
人不习惯用笔说话,是因为在学会用笔之前,已经谙熟了口头表达,那么既然通过说话这个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本领就能实现的事,为什么要费功用笔呢?而惰性也是天生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动力,趋易避难也是一种本能,这就导致了第一个原由~懒。
这个“懒”不是我们常规意义上的那个“懒”,这个“懒”其实是人人都会有的,与品性无关,在我们尚未明确“写”的意义之前,为什么要写呢?既费力又费时,说说不就完事了吗?人的潜意识在这样抗议着。所以“写”几乎完全是被动的,一件不得不做的事还能指望做得很好吗?所以,“懒”的背后其实是动力不足,不明就里。看看懒字怎么写~心有依赖。依赖什么呢?依赖用嘴说呀。
然后再说说第二个字~怕。“怕”什么呢?怕写不好,怕挨批评,怕老师批怕家长批,怕旁人见笑。读了许多书还是没效果。因为读书的时候,思绪完全被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跑了,压根儿想不起“写”这码事,也不知去如何建立联系,所以小时候的读与写是两个世界的事。
想想看,本来就缺乏动力去做,然后出于无奈硬着头皮去做,最后等来的极有可能是一顿批评,谁还能爱上这件事呢?
我认为这就初步找到了小学生作文难的病根。
病根找到了就可以对症下药了,这个处方怎么开呢?
一是降低难度,二是增添乐趣,这两样就能解决第一个问题,让问题变简单,不是说话很容易吗?那就说说看。另外就是添乐趣,去营造愉快的氛围,人在愉快的情绪中心灵才会打开,处于舒展状态的生命更有欲望表达,这一点对于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他们需要更尊重自己的本能。这种前提下就比较容易实现自己的最好,这就解决了“懒”的问题。一句话,做喜欢的事,去愉快的表达。
在此前提下,“怕”的情绪也就会随之降低,再适当给予鼓励,“怕”就迎刃而解了。
当然写作是个异常庞大的工程,这个处方只适合小学生的写作启蒙,只解决最基础的问题。随着年龄的渐长,需要更多要素的注入,具体说来关系到阅读质与量的积累,想象力,观察力以及感受力的培养,还关系到价值观与审美取向,再有一些具体的技巧之类等等,有些东西是可以教的,有些是依靠养的,也即濡染。这一部分绝对是慢工,也是深入解决写作问题的根本所在。而关于这个问题的阐述,不是在一个短文里可以实现的,
说到底,教育其实就是改良土壤,提供环境,尊重个性,写作其实也是。兼顾到这几样,教学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升,无论学校或家庭,都需要向这个方向去努力。
先已声明,浅见而已。姑妄言之,姑妄听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