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督导
①当来访者在咨询中表现出抗拒、攻击或不太配合的姿态。作为咨询师自我的部分,可能会感觉委屈、自己哪里做的不好,这部分咨询师要找督导做个人体验。另一部分,要从专业的角度思考来访者想要的是什么?理解来访者的感受,把自我放在一边,为来访者的愿望服务。
在我们心里,通常会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对方。重要的是理解,不是解释,理解他是怎么想的。可以换位体验对方角色的感受,当坐在他那把椅子上的时候,真的能够说出对方的感受。
②系统治疗中有“一个人的系统治疗”,利用时间空间上的设置和道具,创造性地建立系统治疗的环境,让来访者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求。
③社会主流价值观与来访者的不同时,咨询师要接纳来访者的价值观,保持中立不站边,既要站在监护人(主流价值观)这边,又要站在来访者这边,让来访者感受到被支持,同等关注双方和他们在一起。“我站在你这边不代表我背叛你,不同的观点我都能接受”,目的是让每个人都觉得生活的更好了。
④能否帮助这个家庭和孩子找到一个可能性。既能满足自己的愿望,又可以给父母安慰,满足父母眼中认为好的生活或放心的承诺。让父母和孩子知道他们的想法是被咨询师理解的,咨询师会努力支持他们,实现他们的想法和目标。
⑤如何让父母和来访者同时信任咨询师?可以和父母孩子说:“我现在要坐在两把椅子上讲话,在这把椅子上时,我想了解孩子,你想要什么?要什么样的生活?我可以如何支持到你想要的生活,假如你不想上学,那你想干什么?你喜欢什么?坐在这把椅子上时,我是为你服务的。再过10分钟我要坐到旁边那把椅子上时,我会了解父母想要的是什么,我们每个人充分表达我们想要什么,我们才能思考接下来去哪里怎么走。
咨询师可以在角色互换时把头发和妆容做一些改变,面对孩子时年轻可爱一点,和父母谈话时可以优雅成熟一些,在咨询中让他们感觉到咨询师对他们是同等关注的。
⑥咨询师在家庭系统中不是做传声筒,指向对方有问题。咨询师要做过滤性的高级传声筒,去理解双方想要的是什么,把他们有攻击、伤害性的沟通表达,变成对自我的探索、觉知,帮助他处理情绪,澄清相互间的误解,增加他们的良性对话。
⑦如果10次治疗家庭问题始终在反复咨询,还停留在维持他们的模式中,可以结束咨询,有时候退出咨询可能是最强的干预动作。
咨询师会塑造自我形象与专业胜任力,通过不断挑战个案,达到自我成长,每个成熟的咨询师都有漫长而持久的进化过程,放下自我身份,海纳百川,为来访者提供最好的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