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资治通鉴 晋国
公元前493年,智瑶的爷爷智跞(智文子)去世,赵氏领主赵鞅(赵简子)接替智跞成为执政正卿,智跞的儿子智申(智宣子)担任下军佐,成为四卿之一。
赵鞅位列正卿后,权倾朝野,据史书记载,当时赵鞅“名为晋卿,实专晋权”。
作为四卿之一的智申则是默默无闻,几乎被人遗忘,就连去世时间都没有留下记录。史书中只记载了关于智申的一件事情——择立嗣卿,确立智瑶为继承人。
到智申当家时,晋国最初的11个世家,只剩下了4大世家。200多年的争斗,让智申清楚地看到现实的残酷:一个家族只要有一代人不争气,那么,这个家族就非常危险,十有八九会被淘汰。对一个家族来说,家主的作用举足轻重,决定着家族的生死存亡。
在确立继承人这件事情上,当时各大家族都非常慎重,并不是墨守陈规,一味套用周礼的嫡长子制度,而是更侧重于考察继承人的能力,择优立嗣成为一种常见现象。
谁的能力更突出,谁能够带领家族兴旺发达,谁就更有机会成为家主。
在确立智氏家族的继承人时,智申特意召集族人,召开家族会议,商讨立嗣问题。
在这次会议上,有两个人的意见最具份量,一个是家主智申,一个是家主的弟弟智果——想到了二当家这个词儿。
由于智申本身能力平平,性格偏软,所以,更倾向于立二少爷智瑶为嗣,理由是智瑶能力突出,颇具才干。
二当家智果则支持大少爷智宵,认为智宵有仁德之心。
选贤?还是任能?确实是两难选择。
如果有一个候选人德才兼备,那么当然没得说。如果候选人只具备才干、品德中的一种,那么,应该选择谁当继承人?
作为一个家族的最高管理者,是才干重要?还是品德更重要?
如果是你,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事实上,一直到现在,在一些重要的岗位上,在最关键的几个位置上,依然会面临这样的选择,大家可以自行对照。)
最终,作为家主,智申的意见占据了上风。自己窝囊了一辈子,说什么也得选一个能干的继承人。这是智申一生中,唯一一件记入史书的事迹。然而,就是他的这个决定,最终把智氏家族推进了深渊。
猴子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选来选去,最终还是选择了一个杯具。
要说智瑶的能力,还真是一点儿都不孬,称得上是足智多谋。
为了搞个大新闻,确立自己的权威,智瑶刚刚当上执政正卿不久,便把盯上了东南方的邻居——卫国。为了吞并卫国,智瑶连施三计,结果……。
第一计,“木马计”。
智瑶当上执政正卿后,远在千里之外的吴国,居然派遣使者前来祝贺,这真是天赐良机,吞并卫国就在此时。
前来祝贺的使者名叫赤巿,在途径卫国时,受到卫国执政宁文子的热情款待,赤巿对卫国的君子之风大生好感,当然,宁文子赠送的厚礼,更是让赤巿心生感动。
赤市到晋国表达了祝贺之后,智瑶特意安排人用“大船”护送赤巿返回吴国。赤巿心里纳闷:智瑶怎么会如此热情?此事必有蹊跷。于是派人暗地查访,发现船里暗藏了许多晋军,准备在经过卫国时,出其不意,攻打卫国。这招太阴险了!不仅要灭绝卫国,还可以嫁祸给赤巿。
肿么破?赤巿想到卫国人的仁义,再想想事情的后果,绝不能被人这样利用啊。
能当上使者的,肯定是心思灵活之辈。赤市当即决定:装病,暂时不返回吴国,在晋国先住一段时间。
木马计,失败……
第二计,“笑里藏刀计”。
智瑶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主动派人送给卫国国君四匹良马和一块白色的璧玉。卫国国君欣然笑纳。为了显示晋、卫两国的友好,卫君召开了一个宴会,以示庆祝,群臣都来庆贺,只有南文子愁容不展。
卫君奇怪地问道:“全国上下一片欢庆,你却愁眉苦脸,这是为什么呢?”
南文子说:“没有功劳就受到赏赐,没费力气就得到礼物,不得不慎重对待。四匹良马和一块白璧,这是小国应该送给大国的礼物,按说晋国远比卫国要强大,现在反而送给咱们这个小国一份这样的礼物,很不正常。君上还是要多加小心呀。”
卫君仔细一琢磨,对呀!智瑶送这个礼物肯定没安好心。卫君随即下令军队提高警惕,严守边防。果然不出南文子所料,智伯出兵准备偷袭卫国,到达边境没有找到机会,又返回去了。
智伯失望地说:“卫有贤人,先知吾谋也。”
笑里藏刀计,失败……
(出自《战国策·智伯欲伐卫》)
第三计,“苦肉计”。
智瑶同学确实称得上“强毅果敢”,并没有就此放弃。二计不成,我再生三计。
智瑶这次决定和自己的嫡长子演一出“苦肉计”。这一年,智瑶突然毫无征兆地处罚了嫡长子智颜,智颜假装逃亡,要投奔卫国。
南文子觉察到这可能又是智伯的一次阴谋,对卫君说:“智颜是智伯的亲儿子,智伯一向对他很宠爱。这次智颜并没有犯什么大罪,却要逃亡到卫国,这事儿很奇怪,不得不防。”
于是,南文子派人在边境上迎接智颜,并嘱咐迎接的人,说:“假如智颜的车超过五辆,就千万不要让他入境。”
智伯听到卫国的答复后,就没有让智颜去卫国,袭卫计划再次破产。
苦肉计,失败……
(出自《战国策·智伯欲袭卫》)
求智伯的心理阴影面积,还能不能愉快的玩耍了?
既然卫国如此难搞,就暂时放一放,挑个软柿子捏一捏。
智取仇由
(出自《吕氏春秋·权勋》)
晋国东北方是中山国,在晋国和中山国之间,有一个中山国的属国——仇由国。中山国、仇由国都是由狄族部落建立的国家,《韩非子》中称仇由为“仇犹”,《吕氏春秋·权勋》中称仇由为“夙繇”。
若要攻打中山国,必须要先扫清仇由国这个障碍。但是仇由国地处太行山脉,山路崎岖,险阻难攻。于是,智伯就命人铸造了一座青铜大钟,假意送给仇由国君。送钟啊!
钟,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礼乐之器,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拥有铸造青铜大钟的技术。
仇由国君凭空得到这样一件大礼,非常高兴。只是这座钟实在太大了,必须要用两辆并排的大车才能装载运输,道路不够宽,根本无法运送。仇由国君不知道智伯包藏祸心,一门心思想要得到这口大钟,当即命人凿山填沟,铺路架桥,要修建一条足够宽阔的道路来运送大钟。
仇由国的大夫赤章蔓枝觉得不对劲儿,就劝谏国君说:“这件事情一定要慎重。我国能有什么模范行为,竟得智伯如此器重呢?智伯的为人,既贪婪,又不讲信用。况且送大礼这件事,都是小国讨好大国才会做的事,现在却颠倒过来了。这肯定是智伯要攻打我国,苦于道路不够畅通,所以想用这座大钟来骗我们修路。大路修好的时候,晋兵必然随钟而至。”
仇由国君被大钟迷住了心智,根本不听别人的劝谏,果断下令“斩岸堙溪以迎钟”。
赤章蔓枝只好再次劝谏国君,国君干脆说道:“泥垢了,大国与我结欢,如果不顺从,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啊,您就啥也别说了。”
赤章蔓枝叹息道:“作为下臣,如果对国君不忠贞,那是下臣有罪当死;如果我对国君忠贞,国君弃之不用,我就只好抽身而去,躲避祸事。”
当日,赤章蔓枝就特意坐上速度较快的短毂马车,离开仇由,去了卫国。
在赤章蔓枝到达卫国的第7天,仇由亡国。
(成语“斩岸堙溪”就是出自这段故事。)
(堙yīn:堵塞、填满。铲平高岸,填塞河沟。比喻修整与开辟道路。)
仇由被灭国后,其国人痛定思痛,将亡国之名“仇由”定为姓氏,世代相传。后来,分别简化为仇氏、由氏。
当然,不要以为荀瑶同学只会动心眼儿,论起武力也不含糊。
那小暴脾气儿,哼哼……
且听下回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