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鸡汤原创的第28篇
全文1140字
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
你好,我是爱读书的鸡汤。
曾国藩功绩数不胜数,获得的赞誉也是极其之多。
然而人非圣贤,他有得意之时必然也会经历失意。
以他为镜,既可以看到他作为圣贤那面,如何待人处事;也可以看到他作为庸人那面,他是如何因为犯错,被慈禧敲打,最后自削一手打造的湘军。
01
历史是面镜子
每当人生遇到困境的时候可以看看历史,每当工作失意的时候也可以看看历史,每当创业遇到阻碍时更可以看看历史。
难怪说以史为鉴,中国的历史太过悠久,且有足够多老祖宗的智慧可以借鉴。
很多时候,历史和现实重叠,看到一种世另我的错觉。
发生闹饷事件后,曾国藩只写了句“只宜多方抚慰”,这不就是现实中那些给不了多少工资却要一人打五份工的工作吗?
领导们既要又要的做事风格和3500一个月的工资格格不入,很多领导没有曾国藩的做事风度,只有开会的时候留下一句:“不能干就滚”。
造成人员大批量的流失,经常是一个月两个月换一批同事,这样的公司灭亡只是迟早。
曾国藩是如何处理?
第一,搞清楚闹饷的事情鼓动者是士兵还是军官?处理带头闹事的干部,不要让底下的士兵背锅。
第二,处理必须公平,前段时间唐义训那里也出现了闹饷造反的事情,他押送过来12个肇事者,曾国藩不希望处理太多人,至少也要送过来12人。
搞清楚事情原委、公平处理,让大家都心服口服,这样的领导,怎么会让人不追随呢?
02
曾国荃的养蛊术
战争时期放纵部下去攻掠抢夺,乍一看好像没问题,看起来像是作为部队勇往直前的奖励。
只要攻下这座城池就能抢夺里面的金银财宝,一旦没有战争可以发起,处在太平年间,贪婪的部队就成了蛊。
习惯了贪婪的人是没办法过清贫的日子,所以太平时期,清朝一定不会有很多银两可以补给给湘军,一定是满足不了他们的,往日引以为傲的部队可能成为最锋利的那根刺。
曾国荃对自己的名声也在养蛊,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残暴贪婪的,这一特点被讨厌他的人很好的掌握住了。
在天京之劫一战后,湘军掠夺财物在运输过程中被长江上下诸省人民共同看见,极其猖狂,讨厌他的人正好借题发挥,最终传到朝廷之上引爆舆论,积累了这么久的恶名终于可以被领出来说道说道了。
名声能成就你,也能杀死你,曾国藩就是最好的例子,成也名声,败也名声。
一个人名声、威望到达顶峰时,做事反倒需要特别小心,如今有影响力的明星、网红,做事都非常谨慎。
好事依靠他们的影响力放大,坏事也能依仗他们影响力传播,稍微处理不慎,会带来诸多风险。
03
鸡汤总结
机会永远和风险是并存的,有风险就会有机会。
像前段时间东方甄选小作文事件一样。
最后将风险成功化解为新东方文旅项目的宣传手段。
曾国藩也是如此,面对风险,及时削减自身势力,让亲弟弟辞去官职还乡,化解此次风波。
强者看到风险第一时间并非抱怨,找到风险背后的收益,将风头转向,乘着风顺风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