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非常有意思,用心理学的知识,聊一聊为什么有人会得社恐,为什么社恐会维持这么多年
先引入一个观点,新奇的角度:你想要解决问题的努力,反而维持了问题
我举两个例子:
️ 有些人失眠,他对于自己的偶尔失眠很焦虑,付出了很多努力,反而维持了失眠。为什么会这样呢?睡觉是一个放松的、自然而然睡着的过程。而他把睡眠看作,如临大敌,努力而变得更不放松了
️ 输尿管结石发作了很疼。过程是,输尿管感受到有结石,于是使劲收缩想要排石,结果越收缩越疼,越疼越收缩。所以输尿管的努力,维持了问题
这里用上面的观点解释下,为什么会得社恐?社恐是怎么维持下来的?
社恐的高发人群,16岁到30岁。 16岁左右这个年龄,就属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在乎别人评价的阶段
这个年龄,几乎所有人都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每个人也有自己排斥的缺点。我相信,大部分人在这个年龄,都会有一段在乎别人评价、焦虑社交、怕别人关注自己缺点的“类似社恐”阶段
可是重点是,大多数人的这个阶段随着年龄就过去了,只有较少数的人得了社恐,并维持了很多年
或许,就是社恐朋友,想要解决“症状”的努力,反而维持了社恐
其他大部分人,对于焦虑、对于自己的缺点,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症状”反而过去了
(比如,我不会聊天,算了,不会聊天就不会聊天吧,放下了)
社恐的朋友,更排斥这种焦虑,更排斥自己的缺点(比如脸红、不敢对视、不会聊天),更想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可是又解决不掉。比如焦虑这种情绪是人生来就有的,不可能通过排斥克服
因为更排斥,注意力更多在“焦虑、缺点、自己的表现上”,然后更排斥,恶性循环。 于是社恐被维持下来了,乃至加重
️ 篇幅有限,下篇介绍怎么应对
️( 欢迎私我,我会免费分享电子书,介绍我的10年社恐怎么好的,以及心理学解析社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