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公众号「肆拾二如是说」
作者:肆拾二
本文共计3600字,预计阅读时间九分钟,看完真的不亏~
Part 1.你的思维是两兄弟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问题
1+1=?
等于2,对吧,答案脱口而出
再来看另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相对简单的难题。不要试着费力的去分析,凭直觉去做看看。
球拍和球共花11.0元
球拍比球贵10元
问球多少钱?
你可能立马想到的答案是1元,如果告诉你答案是错的,回过头来会发现答案是5毛。
其实这里面就是《思考,快与慢》中的两种思维方式:
快思考系统模式,这就是根据大脑的认知来进行思考的,也可以说是没有思考吧,因为你都没有思考的感觉。你看你想1+1的时候是不是不用思考的。
因为在你的认知里,1+1就等于2啊。
但是最开始我们没学过加法的时候,这个题又有多少人会做呢,答案也不能脱口而出。而1+1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是需要思考的东西了,已经转化成了我们的认知,就像是编进电脑的程序一样。
之所以这样就是我们人类进化来的成果咯,没有这样的思考模式,你可能每次吃饭前都要花一定的时间来想该用左手还是右手,打电话的时候走路会停下来。
这样是为了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简单,把剩余的精力用来处理那些真正需要思考的地方。但是这种思考模式往往很依靠自身的经验和认知。
慢思考模式,也就是你克服思维懒惰想要变成的样子。这就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意识经过层层的思考才能得到的答案,如果说快思考是自动驾驶,那么慢思考就是控制驾驶。
但是从认知上来讲,我们的思维总是懒惰。慢思考是个爱偷懒的家伙,总喜欢把问题推给他的兄弟(快思考),而快思考做事从来都是凭感觉来做,经常出错。
所以说,很多时候你不是思维懒惰而是没在你想要的思考模式,毕竟不是所有问题都和1+1一样简单。
害.....我在出自家厨房的时候,总是喜欢随手关灯,也不管还有没有别人在里面,搞得很尴尬;我看这种快思考模式已经演变为肌肉上的记忆了。
再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挂着香蕉。一旦有猴子去碰香蕉,马上烫水就浇在他们头上,每只猴子都吃过苦头后,就不在试图去拿香蕉了。
后面换一只新的猴子进去,当然也想去拿香蕉,但是遭到其余四只猴子殴打(因为那四只知道会被浇烫水),然后这只新来的猴子也不敢拿香蕉了
依次换掉最开始在笼子里的猴子,现在的这五只猴子并不知道开水的存在,它们只知道一件事情——谁要敢碰那串香蕉,上去就是一顿暴打。
这里告诉我们认知可能会出现错误,如果思维总是懒惰,往往得到的是一个不完整的答案,就像这五只调皮猴子。
Part 2.造成思维懒惰的原因
不能够理性的思考
鲁迅先生在《鲁迅全集》里说到过:
自由固不是钱所能够买到的,但能够为钱所卖掉.....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不最要紧了。
其实这里就是一种很理性的思考方式,爱自由的人可能就只要自由,爱钱的人眼里就只有钱。只有够理想的思考,才可以在自由与金钱中做出符合当前境地的选择。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能做出理性的思考,如何有效的减肥就可以说是一个理性的思考方式,理性就表现在有效这个词上,但大多数人所持概念还只是单纯的减肥二字。
同一个问题,对于不同的人而言难度也是不一样的,当问题超过你能思考的范围,人也往往就不能理性思考。
因为慢思考对应理性的思考方式,所以说你如果不够理性的话就会陷入快思考的模式,往往得出的是片面的答案,这就是思维懒惰。
但这还不是人之常情?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感性的人过不了柴米油盐 理性的人谈不了风花雪月”
面对不同的问题还是要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不是说哪种方式更好。
受自身能力背景限制
假如当你拿着个铁锤锤钉子,时间久了,一拿上铁锤看什么就像钉子,这种铁锤式的思考方式就不是理性的了,而这种人就叫做铁锤人。
比如说叫一个小学生去做微积分,他可能只学过解方程,这样是得不出答案的。即使他再善于思考,没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就解决不了相应的问题。每次拿到的都是这样的问题,最终会造成一种思维懒惰,不再愿意去思考,而凭感觉觉去做事情。
只有当有了一定的知识量才有了思考的资本。
对生活的不思进取
拖延作为当代年轻人生命中不得不承受的痛一直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断被我们所诟病的同时,我们也马不停蹄的寻找着消灭它的方法。
有的人天天做计划,却天天被计划干掉。
有的人一边放着四六级的网课的同时,一边蒙头大睡。
我们总是希望改变,但根本改变不下来,想要解决的问题在脑袋里跑了一圈后,又回到了起点。
要问我,每天躺着舒服吗?
舒服呀,拿脑子换的。
思维懒惰往往是来自于你习惯性安于现状,不思,则退。
我们都想改变,但是总会找到不想改变的理由。
一旦抓住,打死不撒手。
Part 3.如何克服
这里的克服不是指的消除,而是指的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思维惰性的阻力ooh~
你在看上面的时候或许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但是我还是要写下来。
内服
首先就要正确的认识自己思维的两兄弟,一个是勤劳的“蜜蜂”,一个是聪明的“偷懒家”。
人呢,不要总是想着成功啊。做好失败的准备,也是最有利于成功的准备。
一个烂开始并不意味着会给你带来一个不好的结局,不要把你思维上的懒惰当成你的缺陷,这更应该是你一个可塑的优点。
或多或少,人在改变的时候都是有些抵触的,你可能没意识到。
我们是从几百万年前开始才走到了现在这个境界的,穷尽你一生也不过几十余载,从根本上改变不了什么,只有不断地优化属于自己的秘密武器。
既然改变不了,那就坚持吧。
该计划的计划,该学习的时候学习,你虽然终究会被放纵打到,但是下次再来过嘛。
挨揍的次数多了,就会越来越抗揍。
今天改变一小时,明天就两个吧。
其实我们想之所以想改变,最终还不是为了放纵我们的更多欲望。
你不要想着克服自己思维的懒惰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哎哎哎,其实也没那么严重了,当你思考问题的时候,请务必保持冷静,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要习惯并且保持这样的感觉就可以了。
还要理性的看待一个问题;事情都有两面性,只有不断的反问自己才可能得到一个对你来说比较好的答案,学会承认自己的错误。
其实说到底,克服自己思维懒惰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更深入的去思考问题,长期处于这样的方式之下,你的大脑会越来越熟练这种思维方式,就可以实现思维上的精进。
外服
给自己定一个可量化的目标
什么是可量化的目标?比如说每天规定看多少页书,或者是学多长时间的东西。
因为无论你的思维懒惰是自己安于现状带来的,还是解决问题方式不对造成的都是可以通过定一个目标来改变。
如果你每天有个积极意义的目标,会让你生活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在完成这些目标的同时就会不得不让自己头脑进行思考。在思考的时候,自己注意该用怎样的方式,加以练习就ok了。
如果有必要的话,你还可以通过一些奖励让自己维持下去,比如说完成一个小目标就买个自己喜欢的小东西之类的,奖励自己人人都擅长。
当然,我们都鼓励帮助别人,在给予的同时也会带给你满足感。
“隔离自己”
或许你也明白,造成你思维懒惰的原因也有可能是你所处的环境。
当你身边环绕的都是一些没有思考意义的问题的时候,思维就会出现惰性,周围环境不需要你深入思考时间长了,你就会慢慢的丧失积极思考的能力,更倾向凭感觉做事情。
在《娱乐至死》一书中说到:
“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少看一些综艺节目吧,我承认那可以很好的放松,但是当你沉迷于这种即时快感的时候,你就会安于现状,你的大脑也就更不喜欢静下来去思考问题,在上篇文章也谈到过这关乎注意力的消耗。
除此之外,还要与那些虚拟的东西保持隔离,这样你才能更加的清醒,意识到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境地,避免判断上的失误。
保持持续的输入
这是积累知识的一种方式。
因为自身的现有的知识背景会限制我们的发挥,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不断的汲取知识,你才会打开你的眼界。这样有助于打破你僵化的格局。
相信我,坚持输入这不是一件难事。
而你损失的可能仅仅是每天看两集肥皂剧的时间。
当你有了一定的积累,说不定在哪天睡觉起来的早上,眼前冒金星,那就是灵感(开开玩笑)。
点燃生活的希望
这是最不切实际的一个标题了,但是我们却用一种最简单,最土的办法:
看鼓动人心的视频
什么TED,什么哈佛最受欢迎的幸福课,给我刷它!当成英语听力来练,没什么多说的,就是打打气。因为很多时候你需要的只是一个契机,有兴致的时候翻出来看看,总会有收获的。
这些我公众号里都有哦,都是你的~
最后
吃好,喝好,睡好
才是重中之重。
后记
我们往往分不清是生活的不思进取带来的思维懒惰,还是思维懒惰带来的不思进取。
在生活的问题上,有时候思维懒惰一点也不是一件坏事,假如你很累的时候就不要对某个事情太较真,避免钻牛角尖。本来现在的年轻人生存的欲望本来就很低了,就不要自己给自己过多压力了。
好钢要用到刀刃上,要学会把这种思维用到学习和工作当中去。
说实话,思维上的精进并不一定会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舒适,因为这种思考方式很消耗我们的注意力,会让我们无暇关注他人,所以说感性的人会更有人情味儿哦。
因为这种慢思考的模式,需要我们集中注意力专注于一件事,这很容易产生管窥效应。
但是这可以让你看得更远。
更重要的还是掌握这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得到符合当前境地的答案。
这里是肆拾二,码字不易,这篇文章前前后后写了近六个小时,花1s点个赞好不好~